律师
科贝律师事务所杨涛律师简要分析了本案:一、本案因侵权行为将发生在美国,应适用美国有关专利法规。
二、从现有材料看,中国公司因是仿制且只在尺寸上不同,无实质性改进等情况,属于特征完全相同、完全仿制他人的专利产品,构成了对专利人的侵权。
三、诉前谈判是美国公司的一般做法,美国公司往往会发出一封律师函,通知对方哪些产品侵犯了何种知识产权,要求对方立即停止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并就侵权进行赔偿。
本案中美国客人收到的应是这样的禁止函。
四、建议:
中国公司应当先咨询美国的知识产权律师,对产品侵权与否或者知识产权有效与否作出分析。
如果中国公司在被指控侵权前请知识产权律师对产品作了分析,对有关知识产权进行了彻底调查,由律师出具不侵权或者知识产权无效的法律意见,这样的书面法律意见就会使故意侵权不攻自破。如果律师初步分析后认为产品侵权,而专利无效的证据并非确凿,就不应当再出具任何书面法律意见,以免成为诉讼中的把柄。
如果中国公司实施的行为确属侵犯了他人专利权,自己又仍想实施该专利技术,最明智的办法是主动与对方和解。如果专利权人已提出诉讼,也可以在法庭上主动提出调解方案,尽量同对方达成调解协议。中国公司应尽可能与对方达成一个授权许可,这样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双赢。如不可能,也应在专利侵权的情况下停止销售,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该货。由于美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法对于故意侵权规定了法定的三倍赔偿额并附加律师费,因此不能造成侵权的事实。
五、应总结的教训。
就本案来说,在仿制产品时要注意如下事项:1、查后仿即先查文献,弄清他人产品的法律状况后再考虑是否仿制。如果查到某项技术没有申请专利或者是没有在本国或拟出口国申请专利亦没申请行政保护,或者因未按期缴纳年费已被终止专利权,或者是过期专利,就可以仿。
2、仿中改即对被仿制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突破对方产品的专利保护范围。
专家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邓旭博士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法律研究,对出口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认识非常深刻。他解释说,中国出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侵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随意使用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或商标,以假乱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冒牌货;二是在版权方面,擅自使用别人已有的科研成果或行业标准,如dvd专利、思科控告华为案、出口企业抄袭别人说明书等;三是出口企业在外观设计方面抄袭别人的成果,这种情况在强调外观设计行业尤其突出。企业要合理避开知识产权的陷阱,首先需要通晓国际上对"侵权"的界定,然后对产品和行业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前者需要专业机构的协助,而后者主要靠企业自身长期不懈的积累。
对专利问题,总体上可以利用它“无形、专有、地域、时间和可复制性”等特点,巧妙避开陷阱。
公司的市场部和研发部门密切合作,首先寻找那些已经灭失的专利,即那些过时、过期的专利。专利有一定的期限,象个人注册的有时往往容易忘记,企业可以利用这个空隙,自己注册或免费使用。
还有就是专利的地域性。专利权是由权利人向一国专利主管部门申请而获得的,该专利权只有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在认定侵权与否时,只认专利的”国籍”。不过,人们常常把专利的”国籍”与专利权人(包括法人—企业)的国籍混淆。但事实上,专利的”国籍”与侵权行为发生地的那个国家必须是一致的,而与其他因素不相干。
比如说公司在五大洲都有市场,如果某种专利在一个市场已经注册,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向另外的市场出击。这时,即使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也为时太晚,因为专利有“使用在先”原则。公司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进行注册和咨询。
准确把握是否“侵权”的标准至关重要。生产前根据国际惯例,在产品外观设计方面,只要有30%的改动,就不算侵权。在参考各种产品原版(很多是客户提供)后,自己的研发部门再结合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改进。
除了上述的一些“小技巧”之外,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竞争的一个战略,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特别是对那些有意抢占国际市场的出口型企业,更有重大的意义。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出口企业参考。
寻求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有时企业需要外部专家的支持,将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全部外包。在专利方面,目标市场其实有很多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专利,企业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去检索。专业的知识产权咨询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能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使企业可致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专注oem业务,其他由买家负责。就目前阶段来说,中国企业虽然已经具备了知识产权意识,部分企业还采取了实际行动,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欠缺。相反,很多进口商在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他们对当地市场的法律和文化了解更透彻。既然如此,中国企业不如突出自己核心的地方,做外商的制造车间,致力于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让所有和知识产权相关的细节,如专利、商标和品牌等问题,都由进口商去解决,自己只是负责生产加工。这样操作起来非常容易。
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专注oem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放松研发,oem和研发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太差,必然会影响生产制造的能力,在和外商合作时会处于不利地位。相反,研发实力的提升,技术、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加强,企业更容易绕开知识产权陷阱,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