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的反复消长,无论如何,中国钢铁的进出口已基本平衡,并将在今年奠定逆转之局。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一个以总体产能不足向过剩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年初刚卸任的中国钢协前会长吴溪淳表示说。作为对此判断的验证,今年1-5月中国钢材进口累计1070万吨,去年同期为1560万吨,同比下降31.5%。一季度上年同期的净进口钢1050万吨减为115.7万吨,进出口基本平衡。
“这是一个转折的时代,”吴溪淳说,“中国钢铁工业已逼近了由净进口转向净出口的临界点。”
中国钢铁出口逐渐超越进口并不是在一季度才发生的事。实际上,这个过程始于2004年四五月间。2004年以前,中国钢产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钢材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钢铁工业的总体生产力始终处于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的状态。直到2004年,中国钢产量一举新增5000万吨,才初步扭转了多年来进口钢铁逐年增加的局面,转为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净进口量大幅降低。另有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新增钢产量中45%用于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只有55%用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延续了下来。在此期间,中国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500万吨,而其中用于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部分占80%,只有不足300万吨钢用于市场的新增需求上。这似乎表明,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已大为缩小,供给过剩正在到来,那个钢材出炉尚在发红发烫就被买走的短缺时代不会重现了。
这个结论是否过于鲁莽?从国内现有品种结构上看,建筑用螺纹钢及线材供大于求已成事实,钢坯过剩也已形成,但是板材价格高企,冷轧板的供应仍然紧张。去年出口增加的动力看起来并不源于供过于求。
自去年5月起,中国钢材进口量连续下降;与此相应的是,从去年4月起,钢材出口量连续上升。去年9月份,出口量首次大于进口量。当时,国际钢材市场价位高于国内,并且价差不断扩大,刺激了国内企业的钢铁出口。
因宏观调控而受震荡之苦的国内钢厂,受国际钢市强劲需求的鼓舞,在他们的面前,出口国际市场的商机呈现了出来。正是由于进口减少而出口增长,对下半年国内钢价的止跌企稳产生了支撑作用,尤其进入四季度以后,国内钢价再度高扬。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此时国内钢材供应明显偏紧,价格超过了国际水平。同时,欧洲及美国的钢厂开始强有力的减产计划,阿塞洛二季度计划减产100万吨,乌克兰已熄灭了6座高炉,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供应过剩及消化库存进程开始。“来自波罗的海及巴西的钢铁大量涌入中国。”STX Pan Ocean租船经理王勇告诉《全球财经观察》。独联体和拉美成为中国进口钢铁的主要来源。此时人民币随美元升值,使进口成本降低,进一步助长了进口的增加。于是同1月、2月平均165万吨的进口量相比,3月的进口量达245.81万吨,显得奇峰突起,其后的4月又以256.44万吨延续了这种态势。
另一方面,去年大干快上的马钢、包钢等新项目逐渐达产,12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进口量与自身产量一同增长,宏观调控又遏止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的高涨,市场在合力之下出现供过于求。“现在的板材价已低于国际水平100美元/吨,进口增长的基础已不存在,进口量将在以后几个月里持续低落。”钢之家信息科技公司资讯部经理刘文鲁表示。
国内钢价由此暴跌。目前的螺纹钢价已跌至3000元/吨以下,跌幅800元乣900元/吨;热轧板跌至4400元/吨,跌去900元乣1000元/吨。此时低价的国产板材重新大量出口,月出口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3船累计1万吨昂贵的进口不锈钢坯入港,按计划6月应还有一船,”连云港贸易处经理刘钢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说,“这一计划已经取消。”与此同时,河南舞阳钢厂通过连云港的特钢出口量增长了20%。这些高附加值的特钢将经由远洋航线,出口欧洲。连云港的进出口情况,可作为今年以来中国钢铁进出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