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体育场路边又多了一家外贸服饰店,刚上市的秋装就打出5折低价处理的广告,以吸引路人的眼光。据了解,虽然没有打出牌子,但这却是一家大型外贸服装出口公司在杭城开设的第10家国内分销店。
不同于几年前经营出口转内销的外贸服饰经营店,今年增加的外贸服饰店货物直接来自本地外贸出口企业,有些甚至是本地企业贴牌生产的国外知名品牌服饰。
杭州千家纺织品出口企业,近60%的市场集中在欧盟和美国。从今年5月起,美国和欧盟启用了“特保”措施,分别对来自我国的7大类和10大类纺织品设限。欧美相继下达“封关令”后,杭州的纺织企业不得不面对今后一季度产品销路受阻的不利形势。
9月5日晚间,中国商务部终于传来消息,中欧就中国输欧纺织品谈判问题达成一致,滞留的中国纺织品将全部放行。但之后中美纺织品谈判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种形势下,杭州纺企开始另寻出路,其中就有一部分企业考虑挖掘国内市场。
就在一个星期前,记者在龙翔附近的一家大型外贸服饰商城中,遇见了杭州某纺织品贸易公司下设的一家销售分店。店铺老板说,该公司出口地集中在欧盟和美国,但从今年7月份起,公司出口的大量纺织品已无法进入欧美海关,为了处理过剩的纺织品,公司一方面在寻求新的海外市场,一方面开始在本地开设一些外贸店。
但是,对于开设外贸店缓解产品积压的办法,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赞同。杭州丝绸服装进出口公司某业务员告诉记者,由于欧美人种体型偏大,且对衣服的偏好与本地相差很远,所以内销十分有限。
“如果真的要考虑内销,那么整个公司从面料到服装设计都要进行重新调整,不仅成本高,而且与本地一些已形成知名度的内销服装公司相比,也没有优势可言。所以我们更多地考虑选择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一家服装出口公司业务主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同为本地产的外贸出口服饰,一些设计超前、款式时尚、面料上乘的贴牌产品,深受都市“淘宝”女士的喜爱,而且都能卖出好价钱。而款式单一,大批量甩卖式的外贸店,生意相对冷清。依靠低成本生产加工的跑量型外贸企业,无疑遇到了内外交困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