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进出口 >> 业务宝典 >> 案例 >> 正文

汽车入世周年报告


www.jctrans.com 2005-10-2 5:14:00  

  一、总序

  虽然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但没有人会忘记,2001年北京时间11月10日23时38分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尔先生一槌落下--世贸组织正式接受中国。

  对追求了15年的中国人来说,“11月10日”这个日子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从这一天起,中国人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中国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历程。

  而对于冲击良多机遇更大的中国汽车业而言,从那一天起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波的“WTO效应”。

  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价降了,新车多了。汽车市场放量增长,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召回”、“信贷”政策有望近期正式出台。

  跨国汽车集团的铁蹄步步紧逼:丰田搭上一汽快车,日产东风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标致重返中国市场,大众正式启动进口车业务。

  中国汽车业重组动了真格,“大一汽”、“大东风”动作频频,上汽瞄准世界五百强,走出国门参与通用大宇跨国重组。

  综观一年来的汽车工业和市场,产业格局在变,产品结构在变,消费环境和消费理念在变。一年过去了,我们还在遥看天堂的颜色吗?还在畏惧令人发怵的地狱吗?没有,都没有!“务实主义”打消了一切光荣与梦想,扫荡了一切恐惧与颤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早已搅动起整个中国汽车业的神魄。(侯小军)

  二、观点篇

  (一)专家评析中国加入世贸一周年汽车业变化:当务之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

  观点一:变化非常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副主任徐长明:

  入世后,汽车产业发生的变化很大,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汽车工业的角度看,比人们原来预想的要好。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汽车与农产品一道是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变化是积极的。如由于相关政策的调整,外商投资办厂的力度明显加大,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东风合作,宝马等也在积极进行之中。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看,也比预想的要好,人们一度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进口车所占的份额与以前差不多。积极的方面有:一是带动国产车价格的变化,当然不完全是加入世贸的因素,年初,国内轿车企业抓住、利用了这一契机,以中高档轿车为例,帕萨特降价1.6万、通用推出25.8万元的别克,雅阁虽然没降,但市场上实际降了,那种加两三万才能买到车的现象没有了,真正卖到29.8万元;二是新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与国外同步的产品越来越多,甚至是一些超前的产品。以前合资企业引进的产品不太先进,等到大规模生产时在国外已经被淘汰了。今年新企业也多,有些产品是研究之中的,投产时也是真正的新车型,带动市场大幅度上升,加入世贸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但是服务贸易放开慢,总的感觉太慢,如消费信贷等让外商进来的慢,明年可能会加快。

  总而言之,入世一年的变化非常大。没有这一因素,国内汽车市场增长30%以上是不可想象的,其他很多国家入世后也是这样的变化。

  观点二:没有认真研究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

  关于入世一周年,我的想法有如下4个方面:

  第一,总的讲变化不大。加入世贸组织,凡是规则要求变化的,如关税的降低、许可证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以外,没有出现人们普遍的心理预期,如政策放宽了,大量进口车涌入,国产车不行了。国内汽车市场仍很平稳,变化幅度正常,车的价格总体上没有大的降低,总产量将会超过300万辆,进口车只有总量的2-3%。

  第二,入世以后汽车产业受冲击太大,大家对如何应对非常关心。但行业也没有太多的设想,应该在几年内解决哪些问题,也没有认真地研究。

  第三,政府的做法也没有很大的变化。相关政策、管理体制没有大的变化,各地区或部门的政策,甚至有负面的变化,自己乱了阵脚。

  第四,对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危机何在?怎么解决?怎么调整?没拿出来真正有效的对策。

  从行业总体上看,在知识产权、产品开发方面依然竞争力不足,认识不够,缺乏信心。中国人到底要做什么?在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说,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再看看另一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人家在规划你,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公司的行动最为明显,国外各大公司的速度在加快。丰田与一汽及天津、日产与东风的合作都签下来了;本田在汽车方面几乎将出口企业设到我们家门口,在摩托车方面兼并新大洲;铃木在大长江设立合资研发机构,他们可是实实在在,步步为营。

  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具体工作。如知识产权问题是长远考虑的问题,可以推进核心竞争力,并与国际惯例进行力所能及的接轨,提高能力。

  观点三:要变被动为主动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总工程师赵岩:

  入世一年,变化很多,我认为可以用“形势比人强”来概括这些变化,即形势的发展超过人们的想象,比人们的行动要快。

  我们常说,人是要顺应形势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人们被形势引领、推着走,与客观事物的发展比,人落后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引领,顺应形势的发展,包括政府和企业,应该由被动变主动。问题在于大的方面,入世的事实已不可更改,大的企业在合资上的全面尝试、具体操作已经走了,难道未来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尽管我们不是先知先觉,不可能站得那么高,但是不能永远被动而没有主动。

  入世的保护期很短,当时说只有五六年,现在一年过去,20%的时间“跑掉了”,始终没有大的想法。关于汽车产业,国家最终将其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如何定位?或者说中国汽车工业到底还要不要?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与外资的合作,不是简单的融为一体,怎么个合法?有没有持续发展,立足于哪里?特别是在逐渐失去关税和市场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东西。

  明天怎么办?政府今天要拿出对策,如政策、指导、纲领。开放到底怎么放,日本和韩国在当时是很清楚的。

  在全球化合作中,政府资源、市场保护行不通了,核心在什么地方?要着眼于根本的发展,合资、开发都是手段。国家总体上不明确,各种情况自然出现,因为老总、市场都在跑着呢。

  我认为,政府不仅应该干预,而干预的力度还不够。过去是研究微观太多了,现在必须明确国家的竞争实力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什么样的车批不批给谁来搞,当然也要避免计划经济的做法。 本报记者 张宇星

  (二)厂家观点:入世元年国产车全线飘红

  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入世元年业绩最佳

  去年底汽车行业在一片“机遇”与“挑战’的讨论声中迎来了不平凡的2002入世元年。当时基于2001年全年整车销量77.1万辆的事实,不少知名预测机构认为2002年市场预测量(包括进口车在内)可能达85-90万辆。据说这还是较大胆的估计数了。但是今年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的是1-10月已实现销量101.24万辆,同比增长53%,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1-10月上海通用共销售别克系列车9.2万多辆,同比增长111%。远远高于国内乘用车的平均增长(53%)水平。在上海通用涉猎的三个细分市场中:别克轿车在中高级轿车中市场份额为19%,销量同比增长89.2%;赛欧在经济型新锐轿车中的市场份额为30%,销量同比增长126%;GL8在国内高档MPV细分市场中市场份额为48%,销量同比增长68%。

  5年来,上海通用从第一年销量不到2万辆、业内排名第七,到今年1-10月销量达9万多辆,业内排位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晋升国内三甲。

  入世代表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经历10个月的入世时期,市场因素被大大激活,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能更主动地应对国内、进口两个市场的挑战,结果国产乘用车以50%的增幅胜出进口车的增幅。事实证明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入世也为上海通用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我们把参与国际竞争放到了议事日程上。继去年出口中高级商务车之后,今年我们又与通用的凯米公司签订了出口V6发动机的协议,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出口中高级商务车和零部件的国内企业。 

  广州本田:项目改造倒计时

  入世一年来,广州本田在产销从5万辆增加到5.9万辆,在原有雅阁车型系列上,今年4月份又推出了一款多人乘座的多功能轿车。今年1-10月份累积产量为51230辆,销售51000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6%和20.1%。

  特约销售店网络建设扩大了,特约店由去年的100家增加到现在的125家。扩大生产规模的工厂改造建设如期推行,目前主要项目的改造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明年初建成年产12万辆的生产能力。

  入世后由于关税下调,进口车的冲击加上国产轿车不断推出新车型,对广州本田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今年轿车市场的增长,也为广州本田提供了机会。入世后的市场环境将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将更有利于广州本田的发展。

  上海大众:持币待购现象减退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上海大众在入世一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到今年年末,上海大众的产量有望达到27.8万至28万辆,而销售有可能突破29万辆。去年上海大众的销量只有23万辆大右,今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年初开始,消费者对入世的概念更加明确,过去对入世的一些个人期望逐渐明朗,很多潜在的消费者放弃持币待购的做法,购买新车型。今年汽车消费大幅增长显然与入世有一定的关系。

  上汽奇瑞: 打造多品种平台

  奇瑞在入世后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因此公司在管理上、产品开发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争在入世的几年保护期内尽快的做大做强。

  在管理方面,奇瑞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速度,SAP/ERP项目上线,使生产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保证,同时获得了TS16949质量体系的认证,这也是国内整车厂第一个获得这项认证的企业。在生产上,奇瑞加快了二期工程的进程,投资25亿建设年产15--20万辆的新的生产基地。新产品的开发也在今年加快进程,其中B11、S11系列产品的开发都在进行之中。

  入世以后压力很明显,国内市场几乎一个月就有一辆新车型推出,竞争白热化,而国际大公司纷纷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奇瑞产品必须要向多层次、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的技术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才能应对竞争需要。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勇

  中国加入WTO一年来,汽车市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接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洗礼。尽管风神成立之初就考虑到如何在加入WTO后的环境中运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仍然感受到了WTO所带来的压力,当然,也正是这种压力,使风神这匹“黑马”跑得更快、更稳。截止10月份,风神公司销售汽车31962辆,在国内高档轿车的占有率,由去年的8%上升到现在的20%,全年销量可望突破40000辆,销售收入达到85亿,均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

  控制成本是风神面对入世的第一个挑战。与国际公司相比,风神目前还谈不上规模效益,但风神有自己的优势。为保持风神汽车卓越的性价比,我们从设计到生产、从管理到采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严格控制成本、压缩费用,使制造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了10%。

  风神是支新军,要后来居上,要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差异化”的路子。今年8月、9月,风神产品销量连续突破5000辆,排行国内市场2升级以上轿车月销量榜首。这首先得益于产品差异化、人性化的设计以及国际平台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完善具有完整4S功能的风神销售服务网络体系,预期到年底,风神4S专营店将达到72家,覆盖全国近30个省市。

  三、格局篇

  (一) 三大格局初定 上汽、一汽、二汽与跨国巨头加强合作,奋力角逐中国车市 

  三大集团架构初定

  8月29日,当一汽与丰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的时候,有媒体撰文表示,国内最大重组案完成,车业重组将告一段落;9月19日,当东风与日产签约建立东风汽车合资公司的时候,又有业内人士称,三大集团的重组已告一段落,国内汽车企业重组完成。一个月之后的11月25日,当东风公司与法国PSA集团的扩大合作协议正式签署的时候,业内人士已不知该怎样总结这次重组的意义。

  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开始,汽车业界几乎没有停止过重组的进程,上汽、一汽、东风都在重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系,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缘于此,任何一种对重组妄下的断言最终都无法收场,而三大汽车集团与国际知名的汽车巨头也在这些重组中逐渐找到了准确定位。 

  上汽集团瞄准500强

  上汽集团是近年来国内轿车行业的“一哥”,从别克、帕萨特、桑塔纳2000到POLO、赛欧,几大车型在国产车市场上一直占据重要席位。而在加入世贸一年的时间里,除产销量大幅增长外,集团在结构上取得更大进展,并成功完成了中国汽车企业首次跨国重组个案,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纳五菱、仪征于旗下

  上汽参与了今年的第一次重组案例,并通过资产划拨的方式,持有上汽五菱50.1%的股份,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项目微车方面得到有效补充。由于美国通用公司同时持有上汽五菱34%的股权,成为上汽五菱运作的中坚力量,上汽五菱在后续的产品开发中将到到通用汽车公司的有力支持,一系列微型车与多功能商务用车的开发已在筹备之中。

  同样通过资产划拨的方式,上汽将安徽奇瑞纳入旗下,而奇瑞今年的产销量一路上扬,也使上汽集团在中档车领域有了更多的市场资本。而控股江苏仪征则使上汽在南京又有了新的立足点。7月28日,首辆“赛宝”从江苏仪征汽车厂下线,这家公司是上汽惟一绝对控股的子公司。

  携手大众、通用

  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依然是上汽集团把持轿车生产“一哥”的中坚力量,上海大众在桑塔纳2000及帕萨特等产品旺销的情况下,今年继续引进了具备国际领先水准的小型家用车POLO,使上海大众的产销量取得进一步飞跃。预计上海大众今年的销量有可能突破29万辆,从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上海通用的产销量今年更是取得了惊人增长。1-8月份,上海通用生产汽车70542辆,同比增长109.87%,销售69728辆,同比增长123.54%。增长幅度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合资企业。1-8月份全国轿车销售总量为680316辆,其中仅上汽集团的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的轿车销售总量就达到249969辆,超过全国轿车销量的1/3,足见上汽集团在轿车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收购通用大宇10%股权

  10月13日,上汽集团宣布以5970万美元购得通用大宇公司10%股权,新公司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即将正式成立。通过参股通用大宇,上汽开始正式融入通用全球体系,参与国际竞争。但真正在全球体系融入通用格局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上汽参股通用大宇更多应看做是上汽的一种战略布署。大宇在山东的烟台车身厂曾CKD组装过大宇蓝龙车型,但由于无法获得目录许可,生产无法继续,但大宇在家用车方面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经验以及山东烟台车身厂的成熟的生产体系都是上汽看中的目标,参股通用大宇,上汽自然获得并购山东大宇项目的主动权,上汽山东基地的成形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上汽也一直未放弃与南汽集团商谈合作的可能性,希望在商用车方面可以通过南汽得到补充。

  一汽三大基地成型

  通过并购天汽,联手丰田,一汽在产品结构上完成了调整期,同时也使其成为最有资格与上汽叫板的汽车集团之一。

  注入大众、马自达新血液

  在合作伙伴中,一汽手中同样握有大众这张王牌。而按照大众公司一贯善于平衡关系的作风,一汽在项目合作方面所获得的利益不会输于上汽集团,奥迪、宝来等车型的引进让上汽眼红了很长时间。今年一汽投放宝来后,一汽-大众的产销均有明显提升,加上捷达焕发第二春,使一汽-大众1-8月份的产销量达到132847辆,同比增长57.51%,已威胁到上海大众的“一哥”地位,而一汽集团的其它轿车产品1-8月份也取得了22718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119.90%,增长幅度直逼上海通用。

  一汽集团今年引进了马自达6系技术,明年将正式开始在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组装新款马自达6系。这将成为一汽轿车中高档车除奥迪A6之后的另一张王牌。

  天津基地奠基开工

  重组天汽后,丰田进入了一汽的战略体系,而一汽、天汽和丰田三方合作的天津生产基地已奠基开工,天津成为一汽在长春之外的另一重要生产基地。天津基地一期工程投资额3亿美元,首期生产的产品为丰田皇冠3.0,计划到2005年实现年产量5万辆。按照一汽、天汽与丰田三方的规划,今后8年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从今年至2010年,将投入巨资在天津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排量为2.5-3.0升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至20万辆微型、多功能车的生产基地;确保天津丰田NBC1至NBC5轿车达到年产15万辆的目标。这一蓝图如能实现,天津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丰田也有望据此实现占有中国汽车市场10%的战略目标。

  入主川旅攻占西南

  10月22日,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合资公司总投资8亿元,投资双方一汽集团和成都工业投资公司分别出资6.4亿元和1.6亿元。

  成都一汽将依托成都工业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旅行车制造厂首先生产丰田“霸道”(PRADO)越野车。成都一汽将集中制造和销售中、轻型客车,多功能运动车及系列产品和零部件。其PRADO越野车,规划年生产5000辆,年产值约20亿元。

  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将加大成都目前在产的丰田柯斯达汽车的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年产一万辆。这两个项目,实现正常生产后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东风发力叫板一汽上汽

  厚积薄发的东风汽车公司今年在业内完成了三大重组行动,其中与日产公司的合资手笔之大、动作之快完全出乎业届专家的预测。 

  东风公司多年来在轿车方面成绩的不尽如人意,1992年建厂至今,神龙公司生产的富康销售一直起伏不定,而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实行债转股后,在2000年的利润表上才出现盈利,这多少让东风公司感到尴尬。即使在今年1-8月份,神龙公司的销售量也只有50291辆,东风公司认为这与雪铁龙公司的行事风格有很大关系,新产品投产缓慢直接制约了神龙公司的发展。

  与日产全面合作

  引进日产可以看做是东风少帅苗圩的一次大手笔操作。在很短时间内,双方就达成一致,并在今年9月19日签署了50年长期合作协议。日产将向新公司直接投资人民币85.5亿元(合10.3亿美元或1204亿日元)。此外,日产还将在2006年以前,在产品开发上进行人民币53.3亿元(合6.16亿美元或750亿日元)的资本支出。而东风则以存量资产入股,持有新公司50%的股份。

  根据计划,除了现在畅销的蓝鸟轿车外,至2006年,新“东风汽车”还将在当地生产6种从日产引进的乘用车。新“东风汽车”将从2003年开始生产“阳光”。 

  引进PSA新平台

  日产的进入让PSA集团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再用那种慢悠悠的做事方式来与东风相处将面临出局危险。10月25日PSA集团与东风签署了扩大合作的协议,许诺引进新的生产平台,在两个共用生产平台上,既生产雪铁龙汽车系列产品,也同时生产标致汽车系列产品,双方承诺每年将推出标致、雪铁龙新车型。

  有了PSA与日产两个公司的支持,东风在后续产品的开发上已有了与上汽、一汽叫板的实力,而东风在十堰、襄樊、花都也拥有大型的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在柳州拥有多功能商用车的生产线,布局已成气候。

  成立东风悦达起亚

  在小型车领域,东风投资1750万美元,获得了东风悦达起亚20%的股权,成立东风悦达起亚,成为现代集团布阵中国的重要基地之一,在2010年的规划产量将达到50万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在11月中旬将要下线的千里马即是取自现代公司的雅绅车型。另外,一款将在中韩市场同步推出的新车型目前已在现代的汽车研究所研发完毕,明年有可能在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正式推出。

  东风悦达起亚最初由现代、起亚及悦达投资组建,名为现代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而悦达在政策方面受到限制,只允许目录为6字头的轻型客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11月27日,原投资方悦达投资、韩国现代起亚汽车与东风公司达成加盟意向,并在北京草签了“东风悦达起亚合作协议”。今年3月29日,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三方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以增加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为主要内容的“实施重组合资经营协议”及重新修订的公司合同、章程,使合资公司组建进入了实质性运作。7月26日,国家外经贸部正式发文批准同意公司更名、股权变更和增资等事项。据了解,新成立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期限为30年,公司投资总额为98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7000万美元,其中:东风汽车公司出资1750万美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750万美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出资3500万美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0%。

  (二)经典重组回放

  四大经典重组回放

  加入世贸推动汽车企业大变局,中外巨头频频牵手联动出击

  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的局面一直为人诟病,兼并与重组遂成为业界热衷探讨的话题,各方人士也想出若干良剂,但直到中国加入世贸,重组在摇摇摆摆中蹒跚前进。2002年,“WTO效应”爆发出能量,中国汽车业的全面重组序幕全面拉开,一时间,国内最大的“天一”重组案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尘埃落定,东风与日产、标致-雪铁龙的全面合作协议签署完毕,上汽集团迈出了国内企业跨出国门重组的第一步。“重组”成为加入世贸一周年里最重要的关键词。

  上汽五菱组建成功:“中中外”模式合力打造微车基地

  上汽、通用与五菱三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这起入世后第一宗重组合并案例源起于1998年,尽管在微车方面的成就一直位列三甲,但柳州五菱汽车公司无法满足于仅在微车行车打拼的局面,意图向更高层次发展。1998年,柳州五菱开始探讨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可能性。

  在这一过程中,柳州五菱遇到了曾经擦肩而过的美国通用和上汽集团。与通用合作,可以获得持续不断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与上汽合作,进入三大集团,可以获得国家的扶持政策和外资本土化的经验;而通用和上汽也均想进入小型车领域或扩充地盘。三方一拍即合。

  双方达成的初步意向是,上汽通过资产划拨的方式进入五菱,而通用汽车则通过购买五菱B股入股五菱。但2001年1月,B股市场正式对内开放,B股价格一路上扬,通用已无法就此路入股五菱。三方决定另寻出路,即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一部分资产划给上汽,组建上汽控股的上汽五菱公司;第二步,上汽五菱以技改名义扩股,通用购买不上市股权进入上汽五菱。这一操作方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

  2001年7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原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0.1%的资产划归上汽集团,新公司相应更名为上汽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副总裁蒋志伟出任公司董事长,原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兼整车厂厂长葛随亮出任总经理。

  2001年12月7日,上汽五菱进行技改与通用合作引入资金的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经贸委批准,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阶段。很快,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得批准。

  2002年3月18日,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上汽五菱与通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进入外经贸部中外合资企业申请注册程序。

  2002年6月4日,三方在南宁正式签定合作协议,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柳州五菱各持有50.1%、34%和15.9%的股份,投资总额近1亿美元,一家新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诞生。

  2003年,使用公司计划引入通用的一款多用途A级车,这款车在英国开发,年产量在2.5万辆左右;此外,还将与通用公司合作推出新的产品,使公司尽快形成年产30万至40万辆小型车的生产能力。

  “天一案”拉开重组大旗:丰田搭上一汽快车,中国占略全面启动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丰田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抑郁不得志。其在全球畅销的多款中级车型在中国市场却因天津夏利公司的政策限制而无法得到施展,所以丰田公司对在中国的投资一直绑手绑脚,没有施展的空间。

  机会总是人为创造的,入世显然给丰田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尽管丰田公司一再否认自己在没有在天汽与一汽的重组中起到任何作用,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一汽入主天汽意在在小型车之外的另一层意图。

  6月14日,一汽集团竺延风和天汽集团董事长张世堂当场宣布天汽并入一汽。本次重组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天汽集团将其持有的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即夏利公司总股本的50.98%股份转让给一汽;与此同时,天汽集团将其下属华利公司所拥有75%的中方股权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一汽集团。

  8月29日,丰田公司终于遂愿,与一汽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中国进行全面合作。虽然合作协议只是一个笼统的框架协议,但双方在合作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就此展开。

  10月8日,进入一汽营盘的丰田宣布在中国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丰田车威驰。

  10月9日上午,一汽、天汽、丰田三方在天津开发区举行了新工厂的奠基仪式。奠基典礼的名称被命名为“中国一汽(天汽)天津丰田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一期工程投资额为3亿美元,首期生产的产品为丰田皇冠3.0,计划到2005年实现年产量5万辆。

  10月22日,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合资公司总投资8亿元,投资双方一汽集团和成都工业投资公司分别出资6.4亿元和1.6亿元。这是一汽与丰田的合作项目中相当关键的一环,也标志着一汽三大基地战略的正式实施。该公司首先生产丰田“霸道”(PRADO)越野车。其中PRADO越野车,规划年生产5000辆,年产值约20亿元。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将加大成都目前在产的丰田柯斯达汽车的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年产1万辆。这两个项目,实现正常生产后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日产借“东风”复兴:初期注册资本金171亿元,打破汽车合资投资最高纪录

  日产欲进入东风也是由来已久,最早将日产技术输入东风的是台湾裕隆公司,裕隆是日产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的企业,日产持有裕隆25%的股份。1999年,裕隆公司与东风公司等组建风神汽车公司,裕隆汽车出资了25%。2001年年底,风神汽车的合作方进行了一次扩资,将风神汽车的净资本增加到5.2亿元人民币,其中,裕隆汽车进一步持股达到40%。

  风神汽车在国内的发展之快,连东风和日产都始料不及,去年其在国内中高档轿车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8%。今年上半年,风神销售形势继续看好,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67%。风神汽车的新产品“新蓝鸟”上市两个月后,8月份单月销售就突破了5000辆。

  风神公司的功使日产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而与东风公司的合作也开始进入日产的重要议程,日产公司甚至在总部成立了中国分部,专门负责中国市场的推广。

  但与东风的合资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基本的问题即合资方式上双方出现了严重分歧。东风希望以固定资产的方式持股,日产投入资金持股,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相持不下,2002年8月份传出的消息是,双方的谈判搁浅,合成协议可能要一年以后。

  峰回路转的是,东风与日产在20多天后就达成一致。9月19日,东风、日产50年长期合作协议签署。经国务院批准,东风以存量资产出资,日产以现金出资。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各持50%股份,其中,日产将向新公司直接投资人民币85.5亿元(10.3亿美元,1204亿日元)。此外,日产还将在2006年以前,在产品开发上进行人民币53.3亿元(6.16亿美元,750亿日元)的资本支出。

  此举打破了过去汽车企业合资的形式大都是双方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平地起家的惯例。双方建设初期注册资本金171亿元,也打破了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纪录。很显然,在合作谈判过程中,东风坚持已见,日产做出了原则性的让步,而吸引日产的是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还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紧盯东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日产别无选择。   在研发中心上,商用车将依托东风现有的研发中心;新建乘用车研发中心。在生产体系上,乘用车除去目前风神在广东的基地外,还将整合襄樊目前的资源建立经济型轿车基地;商用车生产基地将在十堰载重车公司基础上,吸纳轻型车等资源。 

  “东风汽车”2006年的年销售目标为55万台,其中33万台为商用车,客车和卡车将在东风现有工厂,如十堰和襄樊工厂生产,使用东风品牌;其它22万台将为乘用车,包括小型和中型经济型、家用型和豪华型轿车以及多用途车(MPV)。所有新公司生产的乘用车将使用日产品牌,并在东风襄樊工厂和广州花都工厂生产。

  根据计划,除了现在畅销的蓝鸟轿车外,至2006年,新“东风汽车”还将在当地生产6种从日产引进的乘用车。新“东风汽车”将从2003年开始生产“阳光”。

  标致卷土重来:PSA投入东风两大平台,车型投入增速

  东风与PSA签约扩大合作,让业内所有人见识了东风吐纳万象的大气魄。9月19日才与日产公司联手组建新的东风汽车合资公司,10月25日又引来了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

  东风与PSA集团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5月,东风公司就与PSA旗下的雪铁龙公司合资成立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神龙公司近10年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产销近几年来一直徘徊在5万辆左右,被老对手捷达、桑塔纳等远抛身后,即使象奇瑞这样的新公司,也在时时觊觎富康的市场份额并有超越的可能。这与雪铁龙公司过于保守的做事方式有直接关系。

  PSA显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日产等其它国际巨头与东风的频频接触很可能使PSA集团在东风无立足之地。2001年11月14日,PSA集团与东风公司就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方面达成框架性协议。双方拟组建两家独立的标志和雪铁龙销售公司。

  在经过一年时间的章程及细节的商讨后,2002年10月25日,也就是在东风与日产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一个月左右,PSA与东风的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正式签署。

  东风与PSA的合作协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导入一个全新的共用生产平台。保持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同步改进、同步发展的优势。两个共用生产平台上,既生产雪铁龙汽车系列产品,也同时生产标致汽车系列产品,双方承诺每年将推出标致、雪铁龙新车型,2004年生产的车型将达到6个,并在今后的几年中引进另一个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制造较小型轿车的平台。二是成立合资公司的产品研发中心。三是实现增资,调整双方股比。双方为合资公司增资10亿元,使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70亿元。东风公司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双方所持股份,调整相同比例,各为32%。双方明确2003年底以前,以股份回购的方式,最终形成各持50%。

  (三)2002重组大事记

  2002年重组大事记

  类型一:中中外重组

  主角:东风悦达起亚

  重组过程:2001年10月27日,江苏起亚汽车公司原投资方悦达投资、韩国现代起亚公司与东风公司达成加盟意向。

  草签“东风悦达起亚合作协议”

  2002年3月29日,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三方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以增加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为主要内容的“实施重组合资经营协议”,并重新修订了公司合同、章程。

  2002年7月26日,国家外经贸部正式发文批准同意公司更名、股权变更和增资等事项。

  2002年8月28日,三方股东在江苏盐城举行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暨开业揭牌仪式,同时宣布“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主角:上汽通用五菱

  重组过程:2002年3月18日,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上汽五菱与通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进入外经贸部中外合资企业申请注册程序。

  2002年6月4日,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柳州五菱在广西南宁举行三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展开多方面战略合作。新公司命名为上汽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二:国内最大规模重组

  主角:一汽、天汽、川旅

  重组过程:

  6月14日,天汽集团将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转让一汽集团。

  8月29日,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 

  10月9日,一汽与丰田在天津的合资工厂奠基。

  2002年10月22日,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类型三:首家出口基地建立

  主角:东风、本田、广汽集团

  重组过程:

  7月10日,东风集团又与日本本田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在京联合宣布,三方将合资在广州出口加工区兴建一座新的汽车制造厂,生产本田经济型轿车,起步规模为年产5万辆,产品100%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和亚洲市场。

  类型四:一年两次全面合作

  主角:东风、日产标致-雪铁龙

  重组过程:9月19日,东风、日产50年长期合作协议签署。建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10月25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合作内容包括合资生产、新产品计划和销售三大部分。新产品标致307也将在2004年投放中国市场。

  类型五:首例跨国重组

  主角:上汽、通用、大宇

  重组过程:10月13日 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共同宣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将作为中方股东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

  四、产品篇

  (一) 家轿消费热潮

  市场持续走高,百户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

  家轿消费热浪袭人

  今年以来,国内轿车市场持续走高,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份国内轿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5.30万辆和80.3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4.39%和47%,而去年全年的轿车销售量也只有72.15万辆。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又显示,1至8月份我国私人购车的比例已占到汽车购买总量的60%,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个百分点。在广东顺德,据有关部门调查,至今年上半年底,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已达到20辆,即每5户人家就有1辆汽车。按照国外经验,当私人购车比例超过50%时,该市场即已进入私人轿车消费时代。可以这样说,今年国内轿车市场无论是从人气上感性描述,还是从具体销售数据上分析,都已经卷起了“阵阵热浪”。而从目前形势来看,“热浪”还会持续下去。

  国内轿车市场为何如此火爆?业内人士认为,导致今年轿车市场持续升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宏观经济面向好,居民家庭收入增多,买车已成为不少家庭的消费性支出;二,国内诸多汽车企业今年频频推出了新车型,其中绝大多数产品主打的就是家轿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今年家轿市场的升温;三,从购车和用车的环境来看,也出现了不少刺激家轿消费的利好政策。

  收入增多购车底气足

  业内人士分析,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几年的高位运行,是今年车市火爆的主要动力。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9%;居民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到9月末,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已达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

  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轿车即进入中高收入家庭。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900美元,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深圳、东莞、顺德、广州等城市,人均GDP则早已达到了3000美元、甚至4000、5000美元以上。可以说,居民家庭尤其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多,是决定今年家轿市场“井喷”的最主要原因。据了解,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地区,今年上半年全省主要大中型汽车贸易市场的汽车销售额达到了60.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7%,而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也达到了2.94台,同比增长了47.7%。在北京,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53.5元,其中最高收入组家庭为12058.2元,比去年增长10%以上,而同期北京市场共销售汽车13.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其中新车销售9.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多款新车主攻家轿市场

  当然,有了钱是一回事,有钱之后有没有东西买又是一回事。从这个道理上来讲,今年国内轿车市场鱼贯入市的新车型对刺激轿车市场的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记者掐指算来,今年以来陆续上市的全新车型和改款新车型已达到20余个,而正是这些轿车市场的“主角”,演绎出了今年车市的火爆。

  两年前,国内轿车消费尤其是家用轿车消费除了“桑塔纳”、“捷达”、“富康”、“奥拓”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从去年开始,进入市场的新车型逐渐增多,夏利2000、羚羊1300、赛欧、宝来等渐次入市。而今年以来,进入市场的新车型就更多了,从年初到现在,上海大众相继推出了POLO1.4和1.6,吉利集团推出了优利欧,一汽大众推出了宝来1.6,上海通用推出了别克G天窗版和赛欧S-RV升级版,神龙推出了富康2.0升毕加索、988“新自由人”和爱丽舍,海南马自达推出了福美来,南京菲亚特推出了派力奥和西耶那,上汽奇瑞推出了奇瑞二代以及“南粤风情”和“城市经典”,华晨集团推出了中华,天津丰田推出了威驰……据记者粗略统计,加上一些汽车企业推出的改款车型,今年内上市的新车型已有20多个,如果再加上其他已有在售的车型,目前国内市场上光国产轿车品种就不下100种,如此多的车型,足可以让消费者选个“眼花缭乱”。

  而且,今年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型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都非常重视打“家轿牌”。据记者了解,今年国内汽车企业推出的轿车新车型的市场定价几乎都在20万元以下,而这一价格区域正是目前国内家轿消费的“黄金价位”。

  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据了解,在欧洲,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两辆车,而近年来虽然国内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但目前家庭汽车的拥有量仍然偏低。就国内汽车保有量比较大的北京市来看,私人小汽车的保有量也仅仅在55万辆左右,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只有12辆,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有专家指出,随着刺激个人购车意愿的主要因素如关税下调,市场环境转好,银行降低信贷消费门槛,贷款利率下调,贷款购车手续简化以及更多新车型的不断涌现等的进一步“成熟”,国内汽车市场在今后20年之内都将会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发展水平。近日即有专家表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600万辆,约占世界市场1/10的份额,而在今后10到15年内,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本报记者 朱中奇 实习生 陈植煌)

  合资重组风风火火,新车计划层出不穷

  众厂商厉兵秣马大干快上

  今年家轿市场的火爆,令生产厂商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加剧了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面对需求如此旺盛的市场,如此庞大持币待购的人群。厂商们在数钱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加快推出新车型,迅速占领细分市场,是每个厂商的头等任务。

  以往,在新车型推出之前,厂商们都守口如瓶,就算记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窥到全豹之一斑。可现在不同了,今年还未过,众厂家便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明年的产销计划,千方百计抢夺消费者的眼球,务必让消费者把钱留到自己新车下线的那一天。

  产销计划一增再增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今年9月,东风与日产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双方将联合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的未来产销计划是,到2006年销售55万台,其中33万台为商用车,22万台将为乘用车,包括小型和中型经济型、家用型和豪华型轿车以及多用途车(MPV)。

  风神汽车

  东风旗下的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目前订出的发展计划是,到2004年生产规模达到12万辆,到2005年生产规模达15万辆,到2006年要达到 24万辆的规模。

  神龙公司

  10月份,东风与PSA集团正式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神龙公司将在ZX系列平台的基础上,再引进一个新的共用生产平台,以后在两个共用生产平台上,既生产雪铁龙汽车系列产品,也同时生产标致汽车系列产品,双方承诺每年将推出标致、雪铁龙新车型,2004年生产的车型将达到6个,此外,东风与PSA还商定在今后几年中引进另一个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制造较小型轿车的平台。双方表示,计划在三年内将合资公司的年产销量增加到15万辆,继而向年产销30万辆目标推进。

  一汽、天津与丰田合作项目

  按照一汽、天汽与丰田三方规划,今后8年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从今年至2010年,在天津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排量为2.5-3.0升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至20万辆微型、多功能车的生产基地;确保天津丰田NBC1至NBC5轿车达到年产15万辆的目标。而丰田也有望据此实现占有中国汽车市场10%的战略目标。

  一汽丰田“皇冠”项目

  据了解,一汽集团通过天汽与日本丰田合资进行的中高档轿车项目已在天津动工,据了解,在天津动工的“一汽丰田皇冠”项目将引进丰田排气量为3.0的皇冠轿车,总投资为3亿美元,设计年产达5万辆。

  天津丰田“ 明年威驰的计划产量为3万辆。

  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

  10月下旬,备受关注的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根据一汽与丰田公司的合作协议,丰田的“PRADO”越野车将落户成都,规划年生产能力在5000辆左右。同时,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还将加大目前在产的丰田柯斯达汽车的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年产1万辆。

  戴·克与东南合作项目

  最近有消息传出,戴姆勒·克莱斯勒与东南汽车合作生产“奔驰”系列轻型客车的项目已经签约,并向国家申报等待审批。据透露,双方总投资约2.5亿欧元,首期投资1亿美元,双方备占一半股份,而最先生产的有可能是鼎鼎有名的VITO商务车,年产量为2万辆。

  长安福特

  目前设计年产能为15万辆,首期工程为5万辆。

  华晨宝马合作项目

  据了解,华晨宝马合作项目投产的时间已敲定为明年下半年,年产规模为3万辆,生产的车型将为宝马3系及5系轿车(最近有消息传5系暂时可能不在中国生产)。

  2002年5月28日,北汽控股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汉城签订合资合同,决定以对中投资的形式成立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对产初期投资2.5亿美元,生产索娜塔(SONATA)和郎特(Elantra)轿车。2010年规模达到15万辆。

  五、进口车篇

  份额未见增长,车价变化不大

  进口车市平静异常

  进口车是随着中国“入世”而逐渐热起来的话题。一年时间里,进口车也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跌宕起伏,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市场:总量上升 份额未增

  一年前,当我国就要跨进世贸的“门槛”的时候,人们对进口车的冲击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行,用一些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进口车市场“波澜不惊”。截止到今年8月,我国汽车进口总量为80903辆,同比增长51.84%;进口金额19.55亿美元,同比增长55.83%。在进口汽车中,轿车数量最多,为4.55万辆,占总量的56.25%,比去年同期增长34.10%;越野车进口量为2.0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36.21%;客车进口0.9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1.54%;货车0.4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31.42%。

  尽管进口车总体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幅度,但是,由于国产车的增速同样惊人,进口车在整个市场上的份额没有显著的增加。1-8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02.8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2.45%;销售汽车207.6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2.19%。进口车的比重只有4%。

  价格:先降到升 起伏不定

  尽管在入世以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早已做出推断:关税逐渐下调后,进口车价格肯定会随之下降,但幅度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速度也不会那么快。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对进口车价格下调充满期待。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丁宏祥这样分析到:今年以来,关税降低、汇率变化、需求不平衡及国产车价格等几大因素影响了进口汽车市场,致使进口车价格波动剧烈,并较长时间地维持比较高的价位,造成保税车涨库。

  他认为,相对于国产汽车价格的稳定下降,进口汽车价格的变化显得起伏不定,主要是受进口汽车成本的变化和供求规律的作用。

  许可证:高深莫测 雾里看花

  其实,人们对进口车价格下调的期待是有一定根据的。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今年我国汽车进口的配额近80亿美元,扣除进口汽车零部件占去大部分,余下的配额要进口整车。80亿美元如果折合成整车是个什么概念呢?即使是2万美元一辆的中高档车(如本田雅阁等),差不多就是40万辆;如果是经济型轿车的数量则会达到五六十万辆,而去年全国轿车的总销量只有70万辆,难怪业界内外曾对此忧心忡忡。现在看来,国内各个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之所以一轮又一轮地推出新车,很可能占用了大量的“进口车配额许可证”,同时加剧了对剩余配额的炒作导致进口汽车价格上扬。甚至有人称,去年均价4万元的许可证,今年上半年已经被炒到7万至8万元之间。

  前不久有媒体惊报: 8月,在福建举行的进口汽车许可证第二次招标当中,标的为2002年上半年的1000张的进口汽车配额,当场公布的中标结果为每张许可证13.1111万元,让招标方和竞标者都对这一“天价”大吃一惊。而重庆等其它几个省市在进行进口汽车配额招标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中标价格高于市场价格30%-40%的反常现象。为此,包括福建在内的试点省市先后做出废标的决定,重新沿用原有的分配制度。

  由此,人们不禁质疑:今后几年内,我国仍将保留对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代理商还需面对争食配额的状况。相关政府部门是否能够找到一种符合市场规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许可证管理方式?

  未来:汇率影响 至关重要

  年初,进口汽车呈下降态势。但是很快出现反弹,关键在于汇率的变化。偏偏汇率是国人不太敏感的事物。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消费者对来自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汽车比较偏爱。一方面,从4月初开始,欧元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了保持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欧元和日元相对于美元的上涨,使得以欧元和日元结算的进口车价格在我国市场大幅上涨。

  仔细回顾一下国际市场的汇率变化。先说欧元与美元的汇率:今年4月初,1欧元兑0.88美元;到6月初已经上涨到0.9375美元,直至6月底的0.999美元。日元方面,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由4月2日的1美元兑133日元,上涨到6月3日的124日元,6月底则高达118日元。进口车价的上涨也就势成必然。车价涨了,其他费用也会以此为基数而“水涨船高”,反映到国内销售的售价时,几乎把今年年初关税下调的影响冲掉。这恐怕为很多人所始料未及。

  当然,也专家预测美元对欧元和日元都会有上升的走势并会使进口车价格下降,但时间也许要到来年的春天。(本报记者 张宇星)

  六、数据篇

  车市等来“大收之年”

  1-10月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轿车产销量均达至历史最高点,生产厂家各有斩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描写长江磅礴气势时的“神来之笔”。今年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的国内轿车市场,似乎也表现出了那种 “飞流直下”、难以阻挡的雷霆万钧之势。借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今年轿车市场的雄壮声势,似乎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今年以来的国内轿车市场,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旺销势头。无论是产销数量,还是增长比例,都达到了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历史最高点。轿车市场在经历了近些年的“蛰伏”之后,终于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艳阳天。

  由苦转甜,大悲而后大喜

  整体来看,今年的国内轿车市场可以说是一个由“苦”转甜,进而大喜过望的历经“大悲大喜”的戏剧性转变过程。年初,关税大幅下调对市场所产生的现实与心理压力,以及带有盲动与炒作性质的进口车价格的探底举动,曾一度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令国内轿车企业乱了阵营,国产轿车价格的全面急速下跌以及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浮躁和冲动,都使得人们对入世后国产轿车的市场前景以及莫测前途而忧心忡忡。

  然而,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国产轿车价格的大幅降低,特别是经济型轿车一步到位式的让利促销,一下子激活了沉寂已久的轿车市场,几年来因期待入世而沉淀和压抑下来的购买需求终于喷薄而出,汇聚成了一股难以阻挡的消费热潮,使轿车市场呈现出了空前活跃的“大牛市”的壮丽景观。如果剔除中国二元化经济以及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等“中国特色”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2002年是中国家庭用车时代的起始之年。

  资料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82493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32%,共销售轿车87383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83%。入世初年,轿车市场居然能有如此良好的开局,着实让人对国内轿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车市竞逐,百舸争流

  从各企业的产销形势来看,似乎也可以用“形势大好”几个字来形容。几乎所有企业的销量均比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西安秦川、东风风神、上海通用等企业,更是出现3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增长幅度相当惊人。从产销排序来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新的“梦幻组合”取代了原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津夏利的传统搭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第二集团军中,神龙富康的迅速崛起和广州本田的稳步攀升,使得强势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胜负”已是在毫厘之间。

  从各品牌的市场走势来看,近几年春风得意的一汽捷达,终于实现了其赶超中国轿车市场“常青树”——上海桑塔纳的夙愿,如愿以偿地成为目前国内单一销量最大的品牌。不过,虽然一汽捷达一马当先,但其领先的优势却并不明显。同时,市场竞争似乎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胶着的态势,真可谓是“犬牙交错”、难分伯仲。难怪有人戏称今年的轿车市场为“无主流时代”。(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林)

  七、消费环境篇

  车主期待的利好政策有望出台,交通负累制约市场发展

  用车环境喜忧参半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放量增长让国内各生产厂家乐不可支,但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骤然上涨,一直被人诟病的汽车消费环境也日益提上各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中国人民银行终于拿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有望动真格的了;紧接着,国家质检总局又抛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向相关部单位、公司、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征求意见。有业内人士发表高见:中国消费者不久就能享受“国民待遇”了。欢呼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消费者苦盼已久的燃油税仍没有正式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本已拥紧不堪的城市交通变得更加紧张,一些驾校培养出来的“马路杀手”一拨接一拨的涌现……车市空前高涨,福兮?祸兮?

  车贷市场磨刀霍霍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了《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项备受车贷市场各方关注的法案终于露出大致框架。

  《办法》指出,所谓汽车金融机构,是指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提供信贷并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资、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的汽车金融机构。

  消息发出后,国内外有关公司纷纷表示将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快进入车贷市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表示,该公司正计划成立中国首家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短期目标是与中方伙伴建立策略联盟,并针对通用汽车的产品提供贷款,长期目标则是为所有汽车厂家的各类车型提供贷款。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则明确表示,一旦《办法》正式出台,福特汽车信贷公司一定会加入申请行列。但在《办法》正式出台前,具体会开展哪些业务还不能确定。但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相信它的进入,对中国车贷市场的成熟发展必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甚至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已是业内人眼中的不刊之论。今年超过30%的市场增长更令世界汽车巨头们跃跃进欲试,磨拳擦掌,纷纷表态要中国大干一场。

  据美国通用汽车估计,在2005年之前,中国汽车市场将以25%的年增长率递增。2005年,中国将有4200个家庭买得起汽车,而目前只有700万个家庭达到了这一水平。而全世界70%的私人用车是以贷款形式购买的,在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达到80%-85%,德国是70%,印度是60%-70%,而中国目前仅为10%-15%。所以在中国开展汽车信贷业务的前景十分巨大。

  此外,从信贷公司方面来看,高额的利润也必将使各跨国公司在车贷市场上的服务层次高出国内目前水平的很多倍。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良多。以福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收入占福特汽车总收入的20%以上,而通用汽车服务公司的利润则更是高达公司总收入的36%。如此诱人的利润回报,将使各大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持续不断的奋力角逐,而竞争的结果必将是让广大的汽车消费者离“上帝”的身份越来越近。

  汽车召回蓄势待发

  10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发布了《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几乎所有商家和消费者都对这一政策的即将出台表示欢迎。因为自从2000年三菱帕杰罗事件让中国消费者认识了什么是“召回”以后,“召回制度”就成了汽车用户们密切关心的话题,而对于中国该不该实行、怎样及何时实行召回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沟通与讨论,一直没有结论。但国家有部门的认真调查却一直没有间断过。毕竟,人最可贵的是生命。

  此次《召回(草案)》的主旨无疑是从保护消费者出发的。这也正应了人们的一句口头禅:“国民待遇”总算离咱老姓不远了,外国厂家再也不敢将中国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了。

  根据《召回(草案)》,经检验机构检验安全性存在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因缺陷已给车主或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虽未造成车主或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但经检测、实验和论证,在特定条件下缺陷仍可能引发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车辆,均在召回之列。从召回车的范围来看,消费者本人有权对车辆进行监督,与生产厂家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有了公平对话的权力。仅此一点,多年来有苦说不出的中国消费者就可以大舒一口气,切切实实地做一回“上帝”了。

  虽然《召回(草案)》的目的是想保护消费者,但有关专家认为,在具体操作上还是有些不足:比如这一草案只是行政法规而不是严格意上的法律,在执行上就存在一定困难;在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方面,中国实行的还是政府主导的目录制度,急需出台上市汽车产品的强制认证制度,由第三方制定准入标准。

  看来,政策出台也还只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还有待于各方面的继续努力。

我要说两句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中国轿车德国市场有潜力吉奥汽车成功出口布隆迪 (2005-9-30 3:56:00)
 ·河北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异军突起 (2005-9-30 3:47:00)
 ·神龙公司大力提升整车物流质量 (2005-9-28 8:57:00)
 ·满洲里海关全力打造国产汽车出口绿色通道 (2005-9-27 10:50:00)
 ·轻型省油车主导城市物流用车市场 (2005-9-21 6:32:00)
 ·入世三年多 中国涉外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05-9-20 9:06:00)
 ·“落地完税”政策10月1日正式实施 (2005-9-19 15:19:00)
  一周报道 ·船公司近期航线动态一览  ·2006年中国物流业十大事件  ·北方龙吐明珠——记大窑湾保税港区  ·将洋垃圾堵在国门外  ·让更多的客户找到你  
·阿联酋航空网络货物销售..·FOB/CIF/CFR..
·货运代理揽货技巧·让过去过去 让未来到来
·货运险在互联网时代的革新·对海外代理协会组织的研究
·二OO七,中国物流“大..·国际顶尖物流盛会设宴申..
·国际顶尖物流盛会——慕..·明年4月休闲之都迎休闲..
·首届股市民间高手大赛颁..·刘枫同志出任中国中小企..
行业搜索热词排行: 物流访谈 揽货 走货 广交会 物流年会 海运费 商业网站100强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实用工具
 07年海关税率:
 海运大辞典:
    船东名录 NVOCC
    报关代码 里程查询
    危险品名 更多>>
   资讯排行榜
     最新热讯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最热帖子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PK物流任你问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