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废塑料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俏销货。在过去5年,中国废塑料进口量从245.8万吨猛增到去年的586.5万吨,年均增速达24.4%,平均进口吨价也从220.1美元攀升到了410.4美元。而今年1月,中国废塑料进口量值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6.7%和64.4%。如此进口增速是喜是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首先必须承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塑料消费大国来说,塑料原料的充足供给十分重要。尽管国内大型石化装置产能扩产速度极快,五大合成树脂产量近5年来已经翻了一番,2006年产量达2500多万吨,但仍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塑料加工业需求,进口原料从而成为塑料加工业的重要支撑。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高涨,新料进口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由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废料平均进口吨价与相应新料比分别低1025美元和465.6美元),所以废料进口动力十分强劲。粗略估算,中国近年来废塑料进口量已占新料进口量的20%~30%,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原料供求紧张的矛盾。然而,在废塑料价值被充分利用的同时,进口量大幅增长给国家监管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凸显。
进口废塑料的风险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购、运、销多方利益相连,进口监管难度加大。供应商、中间商和进口商分工明确,利益相连,易形成带垄断性质的供销链条。同时,发达国家对废塑料处理要求严格,而且处理费用高昂,有人就因此借中国大量进口废塑料之机,将无法处理的塑料垃圾以次充好出口到了中国。二是中国进口市场日趋多元化,部分废塑料在中国香港堆放后转运深圳,掩盖了真实交易方,也加大了进口监管难度。三是贸易型私营企业进口增速较快,不易在国内流转环节进行监控,使环保部门管理难度加大。
为控制废塑料加工带来的污染,近期我国加大了对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废塑料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今年初,有关部门对广东佛山南海区废塑料加工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取缔了一批无证加工作坊,有效遏制了当地废塑料回收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而与此同时,为降低成本、逃避监管,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一些废塑料回收企业开始向人力资源廉价、环保要求还相对不高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废塑料回收中污染向中西部扩散已初现端倪。笔者认为,要有效化解废塑料进口带来的风险,除了要进一步加大进口监管力度外,国内还应尽快建立有效的回收机制,并建立规模化回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