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陶瓷再次被列入出口退税下调范围。而仅7个月以前,陶瓷产品退税率刚刚从原来的13%下降至8%,在这次的调整中,陶瓷退税率又调低至5%。不到一年的时间,退税率已经不及原来的39%。19日,传言已久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调整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次调整中,陶瓷再次被列入出口退税下调范围。而仅7个月以前,陶瓷产品退税率刚刚从原来的13%下降至8%,在这次的调整中,陶瓷退税率又调低至5%。不到一年的时间,退税率已经不及原来的39%。
在陶瓷出口企业感叹好日子不再的时候,决策层却依然认为,改革力度仍嫌不足。一份关于陶瓷业的预测报告中,专家甚至预测,人民币汇率几年内将变为1比5甚至1比2,三年内国家出口退税将归零,多强的出口企业也支持不住。
然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出口退税降低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一家陶瓷企业2006年这两项加起来就减少利润3000万元。这也使得陶瓷出口明显受到影响,增速放缓。汕头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广东省出口陶瓷8.6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除瓷砖出口增长36.1%外,家用陶瓷及装饰用陶瓷出口分别下降8.7%和22.4%。在这份报告中。
而实际上,这一趋势早已被陶瓷企业所重视。“现在多数陶瓷企业都在考虑转型,尽量避免国际上已经被中介商炒得比较烂的产品。”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说,“退税调整对陶业是个阵痛,完全取消之后,意味着整个行业在经营战略上要有所调整。我认为,行业最终的前景会很好,但是目前的困难仍需要近三年的时间来消化。”
陶瓷业为何频频“中招”和上述人士有着一样感受的,还包括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
某陶瓷企业老总向记者表示,进出口关税调整之下,已经有许多生产企业在考虑减产或者调整产品结构。
“以后出口渠道没有了,一些企业肯定要转型。”该公司关税员小孙说,新政高压之下,中小型生产企业不得不面临关门压力。
7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取消钢铁、化工等53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陶瓷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将10项产品改为出口免税。
陶瓷入选该项调整的原因在于,由于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档次偏高的,而出口产品则大多是中档以下的,利润较低在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数量连年增加,但浪费了资源。
而陶瓷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也使得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工艺较落后,其节约能耗和排污处理的能力让人质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效益低下,削弱陶瓷产业总体竞争能力,更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以日用陶瓷为例,就有着接近3000家各种成分的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等问题。出口产品多以中低档为主,在款式和工艺方面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相互抄袭、贴牌生产现象严重,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远低于欧洲和日本,产品附加值低,行业竞争力弱。
低价竞争引发的贸易摩擦,也是相关部门试图控制陶瓷出口的原因之一。2001年,我国抛光砖首次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之后,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土耳其等相继发生反倾销调查或特保调查,并最终征收(临时)高额关税。2006年3月,巴基斯坦开始对来自我国的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在业内人士看来,“反倾销案件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陶瓷出口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丧失部分很有竞争力的市场”。
同时,记者注意到,名单上除了资源性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外,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润的产品也同样降低出口退税率。而这一点,恰恰是陶瓷业频频“中招”的原因。“出于节能降耗的考虑,政府可能会将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直也让不少日用陶瓷企业颇为忧虑。日用陶瓷属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每生产1吨产品,将消耗600度电或2.5吨标煤,且对水和空气均造成严重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克服当前困难仍需三年采访时,多数专家认为,这次政策调整确实会对陶瓷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但是,“整个行业远景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对出口依赖程度较大的陶企,仅占行业的12%。一家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总经理李晶认为,出口退税下调,只是对很多靠吃差价、吃退税赢取微利的中小企业或是出口贸易公司而言,存在较大的打击。
某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陶瓷企业将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根本性的利好;从短期来看,出口退税率的取消和下调,将对陶瓷产品出口和增加国内供应量,对产品价格和行业利润率,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一直以来,陶瓷行业规模大而利润低的局面,一直让国家很着急。至今,我国的陶瓷行业也仍然只是国际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定价者。
“因此,希望通过各种政策推动陶瓷企业整合,扶持大型和超大型的陶瓷企业。”在专家看来,陶瓷企业的产业调整时期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