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临近,而该国与中国的贸易问题又开始被推到风口浪尖,继中国6月顺差创出新高,7月的贸易数据公布又近在眼前。
8月9日,彭博社调查的18位经济学家预计,7月贸易顺差将累计达1356亿美元,7月单月贸易顺差可能达到230亿美元,该项数据预计最早于今日公布。
全球经济利好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冯玉明说:“7月顺差可能不止这个数,我们预计在250亿美元左右。虽然7月1日,关税调整已经执行,但是总体来看,6月的抢关出口并不明显。6月顺差扩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进口的下降,6月进口数据环比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所以,顺差中很大部分可能是缘自硬需求。全球经济形势的景气,使之对中国出口需求将不会下降。”
另外,中国机电、化工和电子产品等商品的国际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瑞士联合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向《华尔街日报》表示,该行预计中国7月份的贸易顺差将保持稳定。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近期大量曝光的中国商品安全问题会损害相关商品的出口,这将反映在7月出口数据中,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不大可能对中国外贸整体情况造成太大影响。
专家分析,处在召回事件影响中心的多数是食品和玩具等比重相对偏低的商品种类。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食品和农产品出口额只占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7%;玩具和游戏用具的比重也仅有1.9%。所以影响不会太大。
拿顺差说事儿只是借口
上周,保尔森希望通过谈判手段,敦促中国人民币汇价尽快升值。而美参议院则不顾政府态度,执意要通过汇率法案,以求通过贸易制裁施压人民币。为什么在7月数据披露之前,美国人的热心又开始膨胀?
“美国大选临近让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备受关注,加大的贸易盈余数字和产品安全担忧,无疑为这一敏感时期火上浇油。” 德累斯顿银行货币交易主管Adrian Foster认为。
“美国大选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是美国人诟病中国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要中国开放金融产业。” 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刚告诉记者。
而我们也可从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果中初窥端倪。此次对话中,中方承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同意在今年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同意立即对外资银行放开自有品牌人民币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等,美国将从银行、证券、保险多方面参与到中国金融业。
李小刚说:“这是交易,美国最终目的不是逼迫中国停止出口,而是以此为砝码,希望中国加强金融进口。”
外汇储备不会成为筹码
在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威胁将对中国进口商品采取贸易制裁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夏斌表示:“利用外汇储备作为谈判筹码来对付部分无聊的美国议员,这一方法并非不可为之。”
利用1.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谈判筹码”这个不代表国家意见的建议是否可行,在经济学家中引起质疑。
抛售美国国债可能压低美元汇率,削弱中国美元计价资产价值,并提升人民币升值速度,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一次性重估后已攀升9.4%。
但是这样对中国并没有好处,李小刚认为中国的繁荣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美国在中国重大决策上也是给予正面支持的,而美国经济学界也对中国的发展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
澳新银行集团驻墨尔本的资深经济学家Amy Auster也对媒体表示:“中国不太可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政府从未透露利用外汇储备作为谈判筹码的丝毫意愿。”
李小刚提醒道:“加息、提高准备金等紧缩政策是理论上的,但是中国市场化还未完全到位,所以起到的作用还不明显,甚至大家对于加息这样的紧缩政策都有疲劳感了,出现了加息后股市反而大涨的现象。另外,外贸顺差的计算中还要考虑到国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因素。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在,顺差就不会轻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