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业绩名单》有所调整
626家企业出口异常贸易实绩归零
去年四川省对欧美有出口业绩的纺织品企业中,确实存在高报出口业绩,争取出口配额的情况——
面对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这是记者16日就“纺织品出口业绩异常”问题采访四川省业内人士后得出的结论。
14日,商务部纺织品出口招标委员会“2007年度输欧、输美第二次协议招标公告”亮相。公告中,去年备受争议的“部分企业对欧美出口统计业绩异常”问题,纺织品出口招标委员会作了进一步核实。
该委员会认定,去年对欧美出口统计业绩异常的企业共有626家。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去年我省对欧美有出口业绩的54家纺织品企业,就有46家出口业绩“异常”。
尽管对这一数据持保留态度,相关人士仍肯定指出,我省纺织业确实存在部分企业高报出口业绩,争取出口配额的情况,“它们当中大部分是在四川注册的外地企业,本土企业相对较为规范。”记者同时了解到,这些高报出口业绩行为仅限于争取纺织品配额,尚未发现骗取出口退税等严重行为。
我国对纺织品出口配额进行协议招标,最高投标量以上一年企业出口实绩为基础计算。中西部地区因享受按基数1.5倍确定最高投标量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不少东部企业前来注册发展。不难看出,东部沿海纺织业“流行”的高报出口业绩现象,也影响这部分企业。
针对这一问题,公告出台了三项措施,重新调整出口业绩计算方法。这些措施包括“无许可证申领记录或中文许可证单价和英文许可证单价不一致的,该项出口不计入出口业绩”等。有关专家表示:按照新的计算方法,今年我省纺织品出口欧美肯定会受到影响。
也有专家指出,欧美等国贸易保护主义是纺织业“异常出口业绩”问题的根源。根据中国加入W T O 的协定,纺织品配额本应于2005年开始取消。然而,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欧美国家单方面恢复配额管制。在商务部愤然取消出口税后,双方协商同意少数敏感商品恢复配额管制至2008年底。国内逐渐增长的纺织品产能和配额管制的矛盾,造成部分企业为追逐利益高报出口业绩,争取出口配额。
“在市场环境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过激行为只会伤害自己、扰乱出口贸易秩序。”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纺织业应该团结一致、相互协商,携手渡过难关。
据了解,纺织品是我省第二大出口商品,去年出口达16亿美元。在川注册的外地企业为此作出了贡献。有关方面在对外来企业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呼吁:坚持诚信经营,共享纺织业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