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7.8,报7.7977。2007年人民币升值加速成为最没有悬念的预期;而这一预期却注定将拨动全球的经济神经。
1月10日晚间,中美两国不约而同公布了各自最新贸易数据,两国数据都出乎意料地好。中国汇率改革一年多来,出口增速有增无减,顺差猛增74%达到1774.7亿美元;而从去年9月以来,困扰白宫已久的美国贸易赤字也渐渐收窄了。大洋两岸贸易的共同向好势头预示着,未来人民币升值可以迎来更大的步伐。
看似矛盾的顺差与升值
表面看来,顺差与升值长期共存是极其矛盾的现象。然而在中国,这一看似矛盾的状况却完全有理由持续。
一方面,两年来顺差以每年同比多增700亿美元的速度累积。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我国贸易顺差额达到1774.7亿美元,同比增长74%。12月份单月顺差达到210亿美元。另一方面,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3.35%。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人民币升值突然加速,连破重要整数关口。可是恰恰从去年10月起,贸易顺差连续三个月保持200亿美元以上,创历史新高。
看来,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带来之前部分市场人士预期中的出口萎缩。相反,全年出口依然保持了27.2%的较高增速,继续成为拉动GDP的主要因素之一。机电、服装等产品出口增长超过28%;钢材出口竟翻了一番。
升值适度加快无碍贸易增长
通常情况下,一国货币升值,尤其是在形成广泛而强烈的升值预期后,本国贸易将受到显著影响。日本、德国、台湾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历可以验证。而中国由于产能过剩需要释放、有效汇率贬值而保证了出口的快速增长。
首先,从2004年年底开始,上一轮过度投资的后果开始显露,国内供给远大于需求,过剩的供给能力需要宣泄渠道。出口成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从那时起,连续两年顺差持续高速增长。
其次,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35%,却对欧元贬值近7%。人民币的有效汇率被低估,这也造成中国商品出口优势扩大。
而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投资冲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更多的供给能力蓄势待发。而升值则按照预定的轨道有序稳定进行。顺差和升值将在很长时期内相形相伴。
从另一方面来说,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把升值的步子放得更大一些。目前欧盟才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只要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节奏受控,贸易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还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局面,而贸易摩擦则可以显著减少。这也是部分市场人士呼吁人民币升值加快的原因。
“弱美元”改善赤字窘境
美元对非美货币加速贬值无疑将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就是说,除了从本国贸易状况衡量,美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也迫使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美元汇率一直演绎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美元汇率对进口的敏感度远小于对出口的敏感度。即当美元贬值时,往往能大幅促进美国商品出口,却不会对美国进口带来明显打击。当美元升值时,出口却往往会立即遭遇重创,贸易赤字迅速拉大。
美国新公布的11月贸易数据再次证明这一点。美国商务部公布,去年11月美国贸易缺口再次收窄1%,至582亿美元,9月、10月、11月连续三个月赤字下降。目前美国贸易赤字比去年8月份的赤字历史最高值699亿美元下降117亿美元,达到了2005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点。而最有趣的是2005年7月份恰好是人民币汇改拉开序幕的时间。
从美元指数走势可以看出,从10月份开始,美元指数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巨幅下滑,从10月初的87左右下跌到最低82.24。美元对主要非美货币均大幅贬值,对人民币也不例外。在这个时间段里,出口开始上升,赤字显著缩减。
正如不少国外经济学家和政要呼吁的那样,要缩减美国贸易赤字,弱势美元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尽管近期美元出现反弹,但要从解决最令美国政府头痛的赤字角度考虑,未来的美元走势并不乐观。
目前中美两国都面临着货币政策的方向性抉择。中国是继续加息、上调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还是从汇率政策出发减少流动性输入压力;美国是加息或维持利率不动、推行强势美元和双赤字政策,还是降息刺激房地产业、制造业的升温。从最近中国央行行长的表态来看,扩大汇率弹性显然已在官方策划、酝酿至少是探讨之中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均抛出人民币今年升值加快的推断,有的看高到6%。无论如何,目前国内外的形势都表明,人民币升值步伐可以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