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岛海关获悉,上半年山东口岸大蒜(鲜、冷大蒜及干大蒜)出口快速增长,共出口52.3万吨、价值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8%和34.9%。
今年以来,山东口岸大蒜出口均价逐月回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上半年山东口岸大蒜出口均价为858美元/吨,上涨3.9%,出口价格呈逐月下降之势。据分析,由于受2005年国内大蒜减产、价格上涨刺激,2006年我国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且2007年新蒜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增多,造成大蒜价格逐步回落。今年6月份,大蒜出口均价741美元/吨,下跌4.5%,比1月份均价回落23.2%。与此同时,大蒜出口规模呈现波动扩大势头,6月份出口12.1万吨,增长36%,比1月份增长63.5%,为今年单月最大出口量。
在出口产品中,鲜、冷大蒜为主要出口品种,干大蒜出口猛增、均价下跌。鲜、冷大蒜出口44.9万吨,增长26.6%,占出口总量的84.9%,出口均价736美元/吨,增长2.4%。干大蒜出口5.3万吨,猛增65.7%,出口均价降至1740美元/吨,下跌4.8%。
东盟为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快速增长。对东盟出口19.6万吨,增长27.3%,占出口总量的37.4%;对美国出口5.8万吨,增长48.2%;对拉美、欧盟分别出口7.6万吨、5万吨,分别增长17.5%和15.3%。对上述市场合计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2.6%。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导力量。私营企业出口37.6万吨,增长40%,占出口总量的71.9%;外商投资、国有企业分别出口10万吨、2.6万吨,分别增长18.9%和13.6%;集体企业出口2.1万吨,下降23.2%。
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种,积极有序扩大大蒜出口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上半年,山东口岸大蒜出口整体呈现量增价涨的良好势头,但行业发展仍面各个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
青岛海关有关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大蒜生产仍以农户家庭生产为主要模式,由于信息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差,大蒜种植“一哄而上”现象突出。生产盲目性不仅造成大蒜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大蒜出口稳定增长,还严重损害蒜农利益。同时,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导致大蒜出口障碍重重。现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已先后对我国大蒜实施反倾销措施。日本、欧盟、美国等对从我国进口农产品制定了苛刻技术标准,其中以2006年5月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最为突出。此外,大蒜深加工品种少、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今后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职能,加强对大蒜种植的引导,减少生产盲目性,避免大蒜种植面积和销售价格产生大幅度波动,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同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大蒜种植,提高深加工程度,改变以鲜、冷大蒜为主的单一产品出口模式,提高行业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