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外贸进口同比增长了23%,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然而,巨额贸易顺差带动了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中国长期维持的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增长方式已经日见弊端。随着一系列国际经济及国内政策因素影响,2006年中国贸易势必以效益为导向,增长放缓,增幅下降。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较为有利用以及去年中国外贸呈突破式增长态势等因素,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表示,乐观预测和审慎对待是2006年外贸形势预测的基调。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增幅将为15%左右。
进入2006年,世界经济将保持2005年的发展态势,其增长率预计达4.3%,与2005年基本持平。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有所提高,预计由2005年7%增至7.4%。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上看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亚洲、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保持较好势头。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增长,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突发的恐怖活动或者局部性军事冲突,都有可能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各国经济运行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发展风险及不确定性也相应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则由许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越来越明显的与其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而变得基础越来越不稳定,国际多事风险的可预见性变差,可抵御性减弱。此外,美国的“双赤字”、欧盟主要经济体财政失衡、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等,也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但是,2006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开局的好坏,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从体制上、政策上和经济运行环境上对经济工作全力以赴,从而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另外,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缓解,经济增长的基础将更为坚实,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也势必将有所提升。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回升势头明显,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趋势将继续保持,特别是跨国公司推动的新一轮全球服务业外包浪潮方兴未艾,亦将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
文章指出,主要受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2005年以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致使国内对生产数据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远远超出预期。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产生扭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将增加国际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和加大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势头的趋向。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小幅上浮。这是中国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形势作出的自主决策,从整体上有利于中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提高企业的出口效益。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势必影响企业出口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中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目前来看,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等贸易门坎居高不下,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频繁发起贸易争端和摩擦。2005年9月的中欧在纺织品问题上的初步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摩擦的根本化解。中美纺织品谈判仍在继续,即使近期内达成暂时协议,可以预期,今后双方的争执仍将延续。新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并且将继续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