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谁掌握标准,谁将主导话语权的竞争时代。中国在付出高昂"学费"后,开始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标准。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中国标准就频频高调亮相,其中,尤以AVS音视频标准等为共同打造音视频产业"中国标准"而结成的产业战略联盟备受关注。
然而,在打造中国标准势头方兴未艾之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己逐步建立的标准,正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不少国内企业面对自主标准,驻足观望,甚至临阵"倒戈"。据此,有业内人士不解:中国企业是否被定位在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地位之上,中国的标准之路是否会越走越难?
五环相扣有望制造中国标准的宽松环境
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了AVS音视频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
黄铁军明确表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和一个标准的产业配套能力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具体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应用五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又是各负其责的。 黄铁军表示,标准只是为了产业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规定的要求,产业发展依靠标准,但标准并不决定产品所有要件。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标准能产生好的产品,但产品的好坏不能直接构成对标准的评判,标准好不好,可以进行技术分析,而能不能做好产品,或是被市场认可,这需要国家、企业的配套支持,也需要考验企业做整机、芯片的配套能力,同时在应用层面上,还需要一个宽松的认可环境。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由于过去中国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再加上中国自主标准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都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用自己产品和技术的思维定势和消费习惯。在现阶段,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在宏观层面的整体布局尤为关键。因为上述五个环节,关系利益不一样,各有各的着眼点。例如,厂家开发产品往往只盯着眼前的最大利润,而不会从整个行业甚至民族产业发展,来进行长线投资。
专利不决定标准重塑自主标准信心
关于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关系,黄铁军在AVS标准3年多的发展,也有其独到见解。他直言,目前对于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关系,人们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以此质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发展战略,是不可取的。
第一个误区是专利决定论。人们认为专利决定标准,从而决定产业命运。其实,标准是由非专利技术(即公知技术)和专利技术组成的。黄铁军举例说,在AVS音视频标准中,编码效率越高,标准水平就越高。据估测,标准若全部采用公知技术就可以达到70%的效果,而若要做得更好、更先进则需要另外30%的专利技术。这30%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自己创新,就决定了这个标准的性质。这意味着专利不是标准的全部,不能过分高估专利,也不能就此规避专利。第二个误区是一个领域往往涉及到上千项专利,而中国拥有的专利数量可能就十几项或是几十项,中国不可能做出自己的标准。然而实际上,像DVD专利收费事件,国外公司一开始挥动专利大棒时,动辄就说是有上千项专利,但到最后真正只有十几项有效专利。这就说明,在具体的标准问题中,专利只是其中的子集。就AVS本身而言,在信源编码方面,上世纪90年代我国很少有自己的专利,但近几年国内申请了50多项专利,决定了AVS的核心技术。据估算,AVS90%的专利来自于国内。黄铁军指出,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标准这个概念有失偏颇。他形象地比喻,这就好比打仗,不可能自己不损失一兵一卒而全歼敌人,在标准中,只要自己拥有少量专利,就有主动权;拥有大量专利,便能掌握决定权。
竞争力助推自主标准迈向市场
五环相扣,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标准在建立之时,该如何去和产业、应用环节相衔接。"技术标准是否具备被市场接受和认同这一先决条件,是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化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碧松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具备这一先决条件,技术标准应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技术标准要么所蕴涵的科技要素必须具有适度的先进性(或前瞻性)和与现行技术市场状况的连续性,否则连续性生产化难度就会加大。技术标准要么所蕴涵的科技要素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且所涉及的技术产品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比如无线局域网传输标准,创新性意味着可创建新型产品或产业,潜在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其潜在的产业化前景;或者技术标准所蕴涵的技术要素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份额支撑着技术标准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保障技术标准具有适度的技术先进性和连续性,如何保障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如何保障其所蕴涵的技术要素的市场占有率,是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