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制日报》载,今年6月20日和26日,深圳海关缉私局成功捣毁了两个走私白银的重大犯罪团伙,这两个犯罪集团利用“空车夹藏”方式走私价值16.39亿元的白银入境。检查后发现,两案查扣的走私进口银锭全部都是国产品牌,有的竟是刚刚申报出口不久又被走私入境的。
走私案中,犯罪集团利用有出口权的企业进行合法地向海关报关出境,骗取了国家13%的白银出口退税(今年7月起出口退税率已降到5%),再用夹带藏匿的方式把这些货走私进来,又骗取了国家17%的增值税,总偷逃税额达2.48亿元之巨。除了以上非法渠道,还有使用国货复进口回流的,据统计,我国2006年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使中国令人惊讶地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广州日报》5月31日)出口企业的骗税行为,不仅导致国家外贸出口数据的虚增,还造成我国贸易顺差异常扩大的假象。为缓解这一矛盾,今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发出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于1985年出台,多年来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出口退税政策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过走私、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的非法手段以及国货复进口的合法手段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该政策成了中国数以万计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的低端产品出口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经济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民福利。
虽然今年6月份的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但力度仍显不够。有一些低端生产行业、少数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外资企业,依然还在靠退税政策生存,甚至还能养活一批专门经营外贸的皮包公司。笔者认为,如果国家继续大规模削减出口退税商品种类,并且调低出口退税率,我国目前的混乱出口局面有可能大大改变,并将部分规模较小、竞争力差的出口企业淘汰,而部分过去依赖于出口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甚至行业质量也会相应地上升;更重要的是大量“虚假”的出口顺差也会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