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对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鼓励,主要体现在政府创造良好的财政、金融环境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政策缺少细则
曾参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和制定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付连学告诉记者,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指导思想。
近两年来,商务部有关官员也曾多次在一些场合表示,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尽快制定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政策,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去年8月,商务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企业,并宣布将在为出口企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促进作用等10个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汽车产品出口。目前,这10个方面有些工作刚刚取得阶段性结果。
鼓励出口的宏观导向明确
虽然我国在鼓励汽车零部件出口方面对生产企业的具体政策不多,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出口的宏观导向明确,因此出口处于较为有利的经济环境。长期研究外贸政策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飞翔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宏观政策看似不是具体的优惠政策,但其战略意义是深远的,它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付连学也认为,国家明确导向并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作用可能比给予某些企业资金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更为重要。
陈飞翔总结道,我国对出口贸易的鼓励主要从关税、人民币汇率、外贸经营权等方面体现。关税方面,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重要政策。出口退税的作用,一方面是避免重复征税,实行消费地征税原则;另一方面也是鼓励企业产品出口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进口税率的调整也是影响出口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国进口关税税率不断降低,对出口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关税税率降低,意味着进口汇率升值,从而使得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原材料价格降低。
保持人民币汇率接近市场真实汇率,是影响出口的重要政策。改革开放早期,我国采用了双重汇率的办法,1994年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经过长期的波动和调整,目前人民币汇率接近市场真实汇率,比较有利于出口增长。
陈飞翔同时指出,这些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的出口贸易鼓励政策目前也面临着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的问题。他认为,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增大和国际上对于中国出口的关注,出口鼓励政策应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整。第一,改变“平均用力”的状况,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优秀自主品牌倾斜;第二,鼓励政策方式本身要创新,不应主要依靠如出口退税这样的基本方式,而应采取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如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等。
鼓励出口的具体支持措施不断完善
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一位长期关注我国零部件出口战略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多年改革中,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具体措施,对我国外贸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放开外贸经营自主权是推动出口的重要措施。其次,影响较显著的是进出口银行的建立。1997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作为国家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在间接影响方面,我国很多地区都开辟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出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一般来说,园区内的经济总量、进出口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是支持出口中一项更为实在的措施。1999年,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外贸出口的意见,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主要支持内容包括举办或参加境外展览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获得各类产品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市场、境外投标等方面。至去年年底,国家累计投入该基金的资金为50亿元,有近10万家中小企业获得支持。2004年,本报记者曾报道我国42家工程机械和专用车生产企业赴欧洲参加国际展览,此次参展即得到了该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