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一辆装载着集装箱的卡车停在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智能道口,道口的车号和箱号识别系统立即将有关信息传输到两公里外的码头作业中央控制室。数字化智能堆场数据管理和任务协调系统立即将指定的卸箱位置打印出来,司机按照小票上的地址,把车开到目的地停下,一架17米高的无人驾驶轨道式龙门吊立即开过来,将集卡上的集装箱轻轻抓起,平移卸在中转平台上;这时,一架高达34米多的无人驾驶龙门吊过来,迅速地将集装箱吊起,跨过堆场,准确地堆放在指定位置上。
这就是国内第一个全自动无人码头集装箱堆场作业的情景。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堆场相比,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因而成为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发展趋势。在专家咨询会现场,该科研项目带头人、“抓斗大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介绍说:为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高新技术基础,以具体行动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投资2亿元,与振华港机、同济大学“产、学、研”联手,建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全自动、无人化集装箱空箱堆场。按目前进度,该系统将在今年年内投入生产运行。
正说着,无人驾驶龙门吊将8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像搭积木一样垂直堆了起来。8个标准箱堆起来近20米高。更绝的是,龙门吊吊起第九个集装箱从8个集装箱码起的箱堆上一跃而过。包起帆介绍说,传统的集装箱堆场通常是“堆4过5”,而自动化无人集装箱堆场可以做到“堆8过9”,这大大提高了堆场效率,节省了场地。别小看这“堆8过9”,这全有赖于高科技——一种基于光电技术的目标定位和精确图像处理的纠偏技术,才实现了龙门吊吊具对集装箱的自动精确堆取定位。这是一项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从顶部到底部的箱子之间垂直误差累计不超过5毫米。每台龙门吊上装有6个摄像机,每个摄像机上有两个焦距不同的摄像头,摄入的信息经过处理输入定位传感系统,指挥吊具灵活移动,实现了精确定位。
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堆场建于1993年的荷兰鹿特丹港,2002年德国汉堡哈拉码头也建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但专家们发现,自动化码头堆场的投入大,但效率并不一定比传统码头堆场高。如何提高无人码头堆场的效率?包起帆和项目组的同志们反复研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设想方案,不断完善,终于提出了“缓冲区”这一全新的概念,设计出一套全新的高、低架轨道龙门吊和缓冲区相结合的接力式堆场装卸工艺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堆场的装卸效率,还降低了运行成本。
该堆场是2004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代集装箱物流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共有7大主要创新点,已经提出了13项知识产权的申请。包起帆说,该堆场能与德国汉堡哈拉港相媲美,并通过建立港口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码头港口的装卸效率,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提升上海港集装箱处理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上海港的吞吐量、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都达到世界一流大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