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注定要在辽宁省对外开放和全面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港口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先导产业。经验表明,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钢铁、机械、造船、建材等相关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对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与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3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商投资的大型港口码头、临港工业和物流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并优先予以审批”,还提出加大国外优惠贷款支持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我省拥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六大港口,也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共用出海口,可以“独享”36号文件中关于港口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7月中旬召开的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克强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点。
由于种种原因,辽宁省港口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港口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省交通厅副厅长葛方分析道,“港口是商业运作的经济实体,港口建设原则上政府不拿钱,靠企业多渠道融资,一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港口建设受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制约,有多少生成量才会有多少吞吐量。”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提出,制定全省临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指导各沿海城市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临港经济有序快速发展。另外要优化临港产业结构,提高临港经济整体竞争力。
“辽宁港口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但只有放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才能写好,也一定能够写好!”葛方说。
辽宁拥抱大海的心情从来没有如此急切。
“我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政策漏斗’!”葛方表示,“辽宁港口建设,一定能够成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对外开放的突破点。”葛方是在近日召开的辽宁港口协会筹备会间隙接受媒体专访的,作为辽宁省交通厅主管港航工作的副厅长,他感到了压力,“但更多的还是动力”。
1
葛方所称的“政策漏斗”,指的是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36号文件)。3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商投资的大型港口码头、临港工业和物流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并优先予以审批”,还提出加大国外优惠贷款支持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辽宁是东北地区惟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因此可以“独享”36号文件中关于港口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在7月中旬召开的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点,为辽宁港口建设作出了更系统、更具体的指示。
“以前参加全国港航会议,辽宁人有些底气不足,”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张玉林说,“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政策和机遇,我们干起工作来更有劲头,别人也对辽宁刮目相看了。”
提高运力,吞吐量促进生成量
港口注定要在辽宁对外开放和全面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港口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先导产业。经验表明,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钢铁、机械、造船、建材等相关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对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与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辽宁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六大港口。在该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这样一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底,辽宁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20.3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5034.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5万标准箱,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3%、37.4%和27.9%。港航局负责人表示,“十五”以来,辽宁省港口生产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每年新增吞吐量2000万-3000万吨,2004年更是增长3900万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型港口。
“我们不能与自己比,”张玉林副局长翻开2004年全国港口统计数据,指着那一组组复杂的图表说,“与全国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的港口发展速度还不够快。”
辽宁港口曾经骄傲。辽宁拥有2292.4公里的海岸线,627.6公里的岛屿岸线,宜建港岸线168公里,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主要港口实力排名有句口诀:“广大上青天”。大连港仅落后广州港位列第二,领先上海港、青岛港和天津港。但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主要港口排名中,大连港吞吐量为全国第七,集装箱为全国第八。在2004年全国水路客货运输量统计中,辽宁为3649万吨,而排名第一的江苏为23320万吨。大连港不仅是大连的港口,而是整个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其各项指标直接反映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2
“港口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葛方副厅长分析道,“港口是商业运作的经济实体,港口建设原则上政府不拿钱,靠企业多渠道融资,一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港口建设受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制约,有多少生成量才会有多少吞吐量。”
葛方认为,制约辽宁港口发展的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前一时期由于辽宁乃至整个东北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求是有限的。这一点从东北三省GDP总量与沿海发达省市GDP总量对比就可看出;二是因为辽宁港口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三是辽宁港口优化配置资源不够,港口间利用价格进行不规范竞争,影响了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四是长期以来因产业规模和需求形成的码头结构不合理,大型化深水泊位少,专业化泊位少,而中小型、散杂泊位多。
好在机遇适时而降。辽宁港口建设大步提速是在2003年,当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11号文件对辽宁港航人的确是个巨大的鼓舞,”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张玉林回忆道,“我们见到文件时是在2003年国庆节前后,大家顾不上休息,就马上认真学习11号文件,并制定一系列加快辽宁港口建设的法规和措施。”张玉林是2002年调到省港航管理局的,在大学时学习港口专业的他,又机缘巧合地踏上了辽宁港口建设的“高速路”。
36号文件内容具体、富有操作性。“这必将对辽宁和东北经济的振兴产生巨大的政策效应,”葛方表示,“在振兴东北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下,辽宁港口具有重大使命。辽宁港口是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共用的海上通道,去年东北经济态势良好,内外贸的持续增长,直接增大对港口的需求。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辽宁港口建设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据辽宁省港航管理局提供的数字,2005年全省沿海港口建设计划投资76亿元,截至6月底,实际项目总投资35.93亿元,完成计划47.5%。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港口建设的要求,各港口建设单位都在加快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规划布局,在竞争中协同发展
8月5日,省委书记李克强到葫芦岛进行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港口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海经济,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李克强在听取葫芦岛市港口建设和沿海开放规划的汇报后指出,36号文件的出台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李克强特别强调,要以锦州湾整体开发为龙头,打破行政区划,加快锦州港和葫芦岛港统筹发展步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
3
“我看到李克强书记的指示后非常兴奋,他提出了‘锦州湾’的概念,我感到非常新鲜,”辽宁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张玉林表示,“锦州港和葫芦岛港距离很近,具有整合做大的天然条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设想一直无法实现。现在有了省委的指示,辽宁港口规划布局的方向就更明确了。”
张玉林的感慨有更深的背景。据港航业内人士透露,辽宁六大主要港口中,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有的港口为了招徕货源主动“杀价”,结果导致辽宁港口整体竞争力的下降。“港口是企业,当然要有竞争,但竞争要有序要合理。”省交通厅副厅长葛方说。
“辽宁港口的规划布局,要分层次、分系统进行,两方面都要同时用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葛方表示。
要想在竞争中协同发展,定位是关键。为了明确每个港口在全省及所在地区经济和水运系统中的地位,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辽宁省产业布局和各港口在全国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层次相对应,确定全省沿海港口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其中,主要港口为大连港和营口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丹东港和锦州港;一般港口为盘锦港和葫芦岛港。
定位找准,职责自然明确
大连港是龙头和旗舰。如果大连不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那么包括大连在内的辽宁各港口都可能成为支线港或喂给港,辽宁港口整体竞争力将遭到削弱。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桥梁。大连港将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拓展港口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积极促进海洋经济带和临港工业区的形成,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商工贸并举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国际大港,成为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
营口港不但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也是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圈的最近出海口,具有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的优越条件。营口港将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海运口岸和综合物流区;
锦州港直接经济腹地包括辽西地区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是辽西地区改革开放的主要窗口和依托。锦州港将以石油、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成为北方沿海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丹东港是我国大陆海岸线北端最东部的港口,是东北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东北东部城市群,可以通过丹东港直接进入黄、渤海经济区和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盘锦港和葫芦岛港作为一般港口,作为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补充,形成分层次发展格局。
4
定位确定后,执行是关键。为了推动辽宁港口行业自律,将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弱化和推出的职责转化为民间中介组织的主要任务,辽宁省交通厅正在牵头筹建辽宁港口协会,港口协会将实现港口行业的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政府将通过港口协会听取港口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革和完善对港口的行业管理。
加大开放,在国际市场闯出新路
6月中旬,大连港与新加坡港务集团举行集装箱码头建设(二期工程)签约仪式。葛方代表辽宁省交通厅赴新加坡出席了签约仪式,他以切身体会感慨道:“与外资合作,辽宁港口受益无穷!”
在利用外资方面,辽宁港口的动作还是有些慢了。目前,国内各主要港口正通过扩大开放取得发展优势。深圳港2003年建设投资达4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为42亿元,占89%。青岛港与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和中远集团世界三大航运巨头签署合资协议,将共同出资88.7亿美元把青岛港前湾码头建成为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的中国最大集装箱码头。而2003年大连港集团港口基础建设实际投资18.7亿元,其中集团自有资金20%,贷款比例80%,没有外资或其他资本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单一的资金结构到2004年已经发生改变,大连在外资引进方面力度大增。同时,大连有集装箱班轮航线68条,其中远洋干线9条,近洋航线44条,集装箱航班密度为321艘次/月,而世界各大班轮公司在深圳港开辟的国际班轮航线就达106条,亚洲区域内近洋支线32条,内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班每月超过1000余班。大连航线数量和航班密度与鹿特丹、香港等航运中心及上海、深圳等国内大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连已经奋起直追,差距正在缩小。
在开放引资中处于“后发”位置的辽宁港口,好在迎来政策的“催化”。“36号文件含金量很高,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葛方认为,引进外资有利于改变辽宁港口建设投入单纯依靠国有资金的格局,加快实现港口经济混合所有制资本结构;另外合资合作有利于改变辽宁港口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合资合作还有利于辽宁港口加快同国际先进港口行业进行接轨,成为国际港口中的一员,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与发展;最后,合资合作还有利于辽宁港口获得和开拓更加丰富的货源渠道。
大连又一次起到了示范作用。大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大连港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度的三条思路:一是改革以国内贷款和政府投资为主的传统投资模式,采取合资合作、租赁经营、BOT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地主型”港口建设模式,建立以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扩大港口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规模;二是组织开展国际航运中心的专项招商,积极促进大窑湾集装箱三期、矿石码头、双岛湾石化产业园区油品码头、老港区改造、物流园区、区域内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骨干项目的合资合作,提高航运中心建设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利用外资的比例;三是按照“大港、大船、大航线”航运新格局要求,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大的船运公司到大连开辟远近洋航线,增加航班密度,提高跨区、跨洋运输能力,牢固树立大连物流中心和枢纽港地位。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张玉林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辽宁省港口布局图每隔数月就要刷新一次,因为“各港口的发展都提速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很多优惠政策已经在开始发挥效应,”张玉林指着营口鲅鱼圈港最新规划图,“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到2010年完成全省港口吞吐量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00万标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辽宁港口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但只有放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才能写好,也一定能够写好!”葛方说。
5
特别数字
辽宁省拥有2292.4公里的海岸线,627.6公里的岛屿岸线,宜建港岸线168公里。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主要港口实力排名中,大连港位列第二。2004年全国主要港口排名,大连港吞吐量为全国第七,集装箱为全国第八。
截止到今年6月底,辽宁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20.3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5034.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5万标准箱,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3%、37.4%和27.9%。“十五”以来,我省港口生产每年新增吞吐量2000万-3000万吨,2004年增长3900万吨。
2005年全省沿海港口建设计划投资76亿元,截至6月底,实际项目总投资35.93亿元,完成计划47.5%。预计全年可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01亿元。
在利用外资方面,深圳港2003年建设投资达4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为42亿元,占89%。青岛港与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和中远集团世界三大航运巨头签署合资协议,将共同出资88.7亿美元把青岛港前湾码头建成为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的中国最大集装箱码头。加大开放,利用外资,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港口发展的共同选择。
大连有集装箱班轮航线68条,其中远洋干线9条,近洋航线44条,集装箱航班密度为321艘次/月。
根据规划,到2010年,辽宁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为4.5亿吨,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1000万TEU。到2020年,该省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7.5亿吨,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2700万TEU,其中大连港综合货物通过能力为4.5亿吨。
港口是开放的孪生
2293公里的海岸,终于与她托起的广袤腹地待势勃发。
这勃发,等了太久。等来了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
开放是港口的孪生。占据全球物流总量80%的海运,其发展直接受制于经济的开放度。当辽宁在经历进程艰巨的经济结构调整时,当东北三省GDP全国排位逐年后移时,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越发不合理时,港口的辐射作用和自身功能随之退化。大连港曾经是中国大陆第二大港,但2004年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七位。提起“广大上青天”的顺口溜,辽宁港航人有自豪的回味,更有重拾辉煌的急迫。
我们为什么落后?不同的人站在特定角度回答各异,但谁都承认,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对外开放度不够高,对港口的需求不够旺盛,港口建设自然落后。有多少生成量,就有多少吞吐量,港口的运力其实就是地区经济的晴雨表。
开放是港口的孪生。开放的机遇也是港口的机遇。从11号文件到36号文件,振兴热潮席卷辽宁,港口也迎来千舸竞发的盛景。仅去年,辽宁港口新增吞吐量3900万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型港口。今年全省预计可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01亿元,吞吐量将得以更大提升。
6
机遇其实是一种要求。辽宁港口不仅是辽宁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更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共有的海上门户。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促动下,这些地区的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对外开放渐显薄发之态。腹地经济的回暖和开放度的提高,对港口产生强大需求。港口有了加速发展的原动力,反过来也带动腹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开放是港口的孪生。港口的繁荣是一个地区开放的重要标志。广州港之于珠三角,上海港之于长三角,天津港之于京津塘,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东北地区,自然需要国际化港口的崛起。大连港责无旁贷,辽宁其他港口也时势与共。
蓝图是这样:到2010年,辽宁港口完成吞吐量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00万标箱。从东北到环渤海,从东北亚到全世界,港口度量的增大,就是对外开放坐标的扩移。
绵延的海岸,生机勃发。
临港工业与区港联动
36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扩大大连区港联动试点的范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港口不仅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更是发展综合型临港经济的理想地带。沿海经济和腹地经济可以相互呼应、互为支撑。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必须发展具有规模的临港经济,把产业群向港区拉近,把整个经济带向沿海靠拢,达到腹地经济和港口经济的互动,”谈及辽宁港口经济的发展状况,省交通厅副厅长葛方说,“目前大连和营口已经起步,但可挖潜力依然巨大。”
大连市经委负责人称,大连发展临港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连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临港临海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目前大连市在建和规划的超2亿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有32项,总投资887.8亿元。其中石化产业总投资658.2亿元,包括石化股份2000万吨炼油、西太平洋石化加氢裂化及其附属装置扩能改造、旅顺双岛湾130万吨乙烯、齐化6万吨聚碳酸酯、龙涤50万吨QTA、道达尔蛋氨酸、大化搬迁改造等8个大项目。船舶制造业总投资128.7亿元,包括新船重工大型油船技术改造、240万吨造船扩能改造、鞍钢新轧-新船重工钢材配送中心、造船重工200万吨造船能力项目、中远修船和造船基地建设工程、船柴扩能改造、船用柴油机曲轴等12个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总投资61.9亿元,包括核电设备、重工起重盾构机产业化及大型铸件等10个大项目。
大连保税区是东北惟一的保税区。“大连保税区与大连港联动发展,对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连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大连港要分三步走,即实施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创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提出,制定全省临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指导各沿海城市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临港经济有序快速发展。另外要优化临港产业结构,提高临港经济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