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航运要塞荷兰鹿特丹港的首席运营官皮特·施特鲁伊特Pieter Struijs透露,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中国的大型海运企业都在与他们进行商谈,希望投资鹿特丹港的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航运专家杨长春认为,中国的海运企业“走出去”将有利于在国际航运产业链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对港口的投资布局也成为国内大型海运企业由单纯的航运承运人转变到全球物流人的一种战略选择。
由于国际贸易量的大增,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个新的景气周期,国内航运业的大佬们国际码头布局的日程提速了。
鹿特丹要塞对中远的意义
皮特·施特鲁伊特提到,中海、中远希望加入的是由和黄港口旗下的ECT与铁行渣华各持50%股权合资发展的鹿特丹Eu-romax码头,并希望参与鹿特丹港Maasvlakte港区的二期开发。Eu-romax码头因为铁行渣华被A·P·莫勒马士基集团(下称“马士基”)收购而可能出现权益变动。
中远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表示,中远方面的确对此项目很感兴趣。“鹿特丹港是欧洲海运的要冲,中转能力强,交通便利。我们在欧洲鹿特丹港的货物装卸量很大,中远所在的联盟CKYH(中远、川崎、阳明、韩进)在这边的航线也很多。”该人士说。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使中远极想获得该码头的运营权。“鹿特丹港是天然的深水港,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而中远订购的8艘1万标箱的集装箱船将在2008年下水,并有可能首先用于欧洲线上。如果在2007年~2008年启用Eu-romax码头的运营权,将很快给中远带来实际的收益。”
中海集团旗下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处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项目可能由公司高层直接与荷兰方面进行协商,而具体事宜也由中海集团在欧洲的控股公司操作,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可以发布。
而中国企业能否参股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位熟悉世界港口布局的业内人士分析,中远或者中海是否有机会入股Eu-romax码头取决于多方因素。首先,如果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落实后,马士基是否会放弃铁行渣华所拥有的50%的Eu-romax码头股份?当然,由于马士基旗下的APM码头公司在鹿特丹本身就有码头设施,马士基也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是这样,作为该码头的另一大股东,ECT又拥有该码头股份的优先购买权。
对中海和中远来说,能否参股鹿特丹港的确还面临多种可能性。
码头比运输收益更高
对中海和中远来说,对鹿特丹港口是其全球码头布局中的一个战略点。
目前中远已经租赁了美国的长滩港,拥有新加坡一个港口49%的股权,收购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码头25%的股权。中远集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世成也透露,中远集团有计划在美国东岸和地中海沿岸再投资两个码头。
在国内码头布局上,中远的步伐更是惊人。除中远太平洋此前已经参股10多个国内码头经营公司,今年,中远太平洋又入股广州南沙港二期集装箱码头;投资建设南京龙潭集装箱码头;在港口码头、航运物流、修造船等领域与海南省进行全面合作,总投资达到百亿元人民币。
可以判断的是,航运企业抢夺码头的运营权显然已不单纯是为了缓解压港所带来的压力。
中远集团一位高层表示,经过集团几位领导长期的考虑,已经决定把码头业务作为一个增长的主业来加强,主要由中远太平洋来实施。“航运有周期,以前是‘好一年,平一年,亏两年’,而码头经营的投资收益要比船队稳定。”该高层如是说。
同时他表示,投资码头可以为公司的船队在压港时期争取主动权,保证船期,降低管理成本从而使整体赢利能力增强。如果能获得鹿特丹港口的扩建泊位的参股机会,必将对中远在欧洲的航线和利益上有着巨大的促进。
在码头的布局上,作为竞争对手的中海同样开始把码头发展作为自己将来主要的利润来源。其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中海码头产业将达10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中海码头“十五”期间的投资方向也几乎涉及到了国内外各个航运热点区域。
中海码头总经理方萌表示,中海码头业务的定位是在主业(船公司)之外重点发展的辅业之一:“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国内港口,但密切关注海外的码头情况。”
“港航一体化”降低经营风险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全世界的许多航运公司已经成为港口设施重要的投资者。
在世界前十大码头经营者之中,一半具有航运公司背景。如马士基就不仅经营船队,还投资码头。李嘉诚也在2004年6月以6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了韩国第二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20%的股权,从而使和记黄埔由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港口码头的专业公司,变成与港口、航运有连带关系的国际船东。“这种的做法代表着港口码头业的一种趋势。”专家们认为。
“只要有中远航班的地方,只要港口码头有成长性,我们都愿意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中远总裁魏家福毫不掩饰他对港口投资的兴趣。他表示,中远正在通过中远太平洋积极与各大港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魏家福分析,在全球航运业中,70%的投资用于海运,投资回报率平均在6%~7%,在亏损、微利的周期内波动;约30%的投资用在码头、集装箱租赁、物流上,但投资回报率却在20%以上。据此,魏家福为中远制定了“向航运两端延伸,发展物流”的策略,去年中远太平洋的赢利达到了2.6亿多美元,集装箱码头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
魏家福还在“港航一体化”上进行着资本市场上的扩张。
据悉,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控股”近日已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将于6月底前完成招股工作,融资额为20亿美元。中远集团欲将中远集运的业务和中远太平洋52.4%的股权全部注入中远控股。一位知情人士指出,中远集团早前曾将旗下中远物流、中集集团的部分股权注入中远太平洋,此次再将中远太平洋的股权注入中远控股,是希望将物流、集装箱制造、租赁、运输以及码头经营等整个物流产业链打通。
中信证券航运分析师于军也认为,中远集团通过重组中远集运和中远太平洋,实现“港航一体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中远控股融资后,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船队方面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中远太平洋通过为中远集运提供集装箱租赁及码头服务,也将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