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环境
镇江港位于长江三角洲暨江苏省中部的镇江市,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十字交汇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2度13分,东经119度26分30秒。上距南京87公里,下距长江入海口 279公里。铁路有京沪干线,公路有312、104国道,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沿江有金山、大港、扬中三处汽车轮渡沟通苏南、苏北公路网;航空东距常州机场 7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90公里,均有高等级公路直达,是我国长江主枢纽港之一。
铁路:沪宁铁路主干线,在镇江上下行以南京和上海为枢纽可接入全国铁路网。铁路镇江站货运到达量明显大于发送量,每日排空运力200~300车。其中:镇(大)(港)地方铁路、镇江铁路三号线、船山矿铁路专用线等将铁路分别与大港港区、老港港区、高资港区直接串联起来。
水路:长江干流、京杭运河两大水运主通道及其支流如淮河、丹金溧漕河、太湖水系等。
公路:以沪宁高速公路、312、104国道和218、224、222、321省道为公路主骨架,以镇扬、大港等汽渡为过江通道贯通苏南苏北公路网。
航空:东有常州机场(距离镇江市区70公里),西有南京国际机场(距离镇江市区90公里)与上海虹桥机场共同构成空中主通道。
自然条件
1、气象
风况:常风向为东风,春夏季多东及东南风,秋冬季多东北及北风,风力一般为3~4级,强风向为西北风,年大于17米/秒风平均为15.6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 066.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19.7天,大都集中在6~9月份。
雾况:年平均雾日为25.8天,大都发生在冬季,一般是凌晨起雾,九时左右消散。
气温:年平均气温15.4℃。历史最高气温40.9℃ ,最低气温为零下12℃。
2、水文
水位:镇江港所辖江段属感潮河段,属半日潮型,规划港区的设计水位根据镇江港老港区内的镇江水文站52年水位资料推得。(黄海基面,下同)详见下表:
镇江水文站
历年最高水位: +6.69米(1996年8月1日)
历年最低水位: -0.66米(1959年1月22日)
平均高水位: +5.20米
平均低水位: +0.08米
历年最大潮差 2.32米 (1979年1月30日)
历年最小潮差 0.00米 (1969年9月 6 日)
历年平均潮差 0.96米
流速流向:
据长办南京历年实测瞬时落潮流速资料:
断面平均最大流速2.0米/秒(洪水)
断面平均最小流速0.5米/秒(枯水)
平均流速: 1.0米/秒(中水)
各规划港区主流流向以顺流为主,枯水涨潮有负流出现
泥沙:
据长办南实站的实测资料,镇扬河段悬移质泥沙含量:
最大含沙量: 1.00千克/立方米
最小含沙量: 0.05千克/立方米
平均含沙量: 0.30千克/立方米
潮汐:每日涨落潮两次,涨潮平均历时3小时25分,落潮平均历时9小时,最大潮差2.32米,枯水期涨潮时有明显逆江流,流速0.5~1米/秒。
波浪:七级以上东北风时,风口江面最大浪高1.5米左右。其他风向波浪甚微。
经济腹地
镇江港位于长江三角洲暨江苏省中部的镇江市,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十字交汇处。上距南京87公里,下距长江入海口279公里。铁路有京沪干线,公路有312、104国道,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沿江有金山、大港,扬中三处汽车轮渡沟通苏南、苏北公路网;航空东距常州机场7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90公里,均有高等级公路直达,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镇江港直接经济腹地:镇江市及江苏省京杭运河沿岸的常州、扬州(含泰州市)、淮阴(含宿迁市)、盐城(西部)地区。
镇江港间接经济腹地:淮河流域,丹金溧漕河地区及长江沿岸各省(长江流域是下游各港的共同中转腹地)和铁路通达的苏皖赣地区、西南川黔地区。
镇江港的集疏运条件十分便捷,集疏运方式较齐全,现主要有水运、公路、铁路和其它运输方式等几种类型。2000年镇江港本局码头和货主码头合计集疏运量3 529.71万吨,各种集疏运方式的比重为:水运60.97%(其中:沿江31.67%,沿海14.13%,远洋9.6%),公路4.48%,其它方式占34.06%。其它运输方式主要指货主码头为水运吞吐量而接卸货物的专用运输方式,如谏壁电厂、市焦化厂码头进口煤炭的厂内疏运和青龙山矿、船山矿码头出口矿石,向码头集运时,所采用的专用廊道皮带机运输、专用矿山小铁路等运输方式。
导航信息
导航设施:进港航道两端设有示位灯桩和进出控制信号台,港池内设有边界浮标。全港导航设施由镇江长江航道处管理。
通讯设施:有长江干线微波叉转,分总机和有线电台,海岸电台由南京港海岸电台转递。全港通信导航设施由镇江长江通导处管理。
航道:长江丹徒直水道,常年通行2.5万吨级船舶。
锚地:共有锚地7个,规划锚地4个。
港口优势
1、 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是港口发展的显著优势。
镇江港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省内长江沿岸与京杭运河沿岸经济带十字水系交汇中心,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与邻近港口相比,港口对省内市县的幅射面广。地处长江B级航区末端,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物资江海中转最佳效益区段,有利于长江沿岸各省市B级航区船舶满载直达进行江、海河中转联运。
镇江市具有港口、交通、能源、水源、用地及城市依托的组合优势,在长江岸线经济开放带上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中有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国际化的进程,长江下游地区日益成为跨国资本转移的热土之一,镇江又是其中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最具开发潜力优势的地区。
2、港口性质从内河型转向海港型,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口自身发展。
随着镇江港对外开放,新增外贸海运功能,港口从内河型又转向江海型,成为长江下游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到90年代末,公用码头中海轮吞吐量比例已超过一半。从公用码头的企业专用码头的发展建设来看,镇江港已形成以建设海轮泊位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海港型的特征十分明显。
3、腹地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港口吞吐量构成不断调整,外贸吞吐量比重上升较快,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港口现状
2003年末港辖区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52个,其中:公用码头泊位109个,货主码头泊位43个。在152个生产性码头泊位中万吨级码头泊位21个,其中港口集团公用泊位9个,货主码头泊位12个。全社会实际吞吐量在3 800万吨以上。其中原镇江港交通部直属统计范围吞吐量3 046万吨,外贸吞吐量638万吨,集装箱13.6万TEU,分别比上年增长15.7%,4.8%和30.9%。在全社会统计吞吐量中,公用码头完成1 850万吨,占全港总量的53.5%,比上年增长26%;货主码头完成1 610万吨,占总量的46.5%,比上年增长7.5%。公用码头吞吐量首次超过半数,呈持续增长势头。货主码头吞吐量保持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