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工业的异军突起,使招银港区在今年蓬勃发展,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前10个月就相当于去年全年总量。记者昨(11)日从厦门港口管理局了解到,机械制造、钢铁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已在招银港区初现规模,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形成3个产值超百亿集群。
今年1月-10月,招银港区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762.55万吨,同比增长33.25%,完成全年计划的95.32%,已超过2006年全年港区吞吐量。集装箱累计完成21.55万标箱,同比增长43.09%,完成全年计划的107.75%,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厦门港口管理局下达的任务指标。
八港合一,“金字招牌”显威
自2006年厦门湾南岸港口实行港政一体化以来,招银港区换上了厦门港的“金字招牌”,尤其是2007年以来,又获得了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的确认,使港口生产驶上“高速路”。
其中,厦门港口管理局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招银港区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刺激港区港口企业和临港工业发展。包括对进出招银港区的船舶实行24小时引航,减少了船舶在港滞留时间;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招银港区航道增深拓宽改造;国家交通部发文正式确认招银、后石、石码三个港区的厦门港“身份”后,厦门港口管理局据此发文免征招银港区与厦门市内5个港区之间转运的港口规费,使“同港同政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漳州、厦门实行检验检疫一体化管理。这些利好政策、做法有效地激发了港区港口企业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潜力。
在软硬件“双管齐下”的作用下,今年1月-10月,招银港区新开通两条外贸集装箱航线、三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及一条散杂货班轮航线。值得一提的是,5月22日,实现了“招银港区—澎湖”首次货运直航。自6月27日首次实现厦门港内驳运通航以来,共试航了三次,这标志着同港同政策落实的一大进展。
临港工业,吸引“多国部队”
据统计,目前,招银港区已经吸引美国、意大利、荷兰、日本、阿根廷、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投资港区内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等各个行业,目前港区内有近300家中外企业落户。
龙头企业正在使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这些龙头企业中,有亚洲最大港机制造企业——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子公司——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福建省最大的饲料综合企业——金钱漳州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最大的制油企业——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
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带活了临港机械制造、钢铁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同时,良好的港口环境也使企业生机勃勃。如今年4月开工投产的荷兰豪氏威马钢铁制造厂,开工当月就从招银港区出运了一大批超大型钢构件;凯西钢铁厂的冷轧钢板生产线,不但填补了福建省的冷轧钢板项目的空白,更为港区每年带来300多万吨的货物吞吐量;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的集装箱,总产量占全世界集装箱生产量的80%,今年仅从招银港区出口量,就占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40%左右。
这样一批“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企业快速向招银港区聚拢,为招银港区的港口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相关人士预测,招银港区机械制造、钢铁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发展成3个产值超百亿集群。(记者 徐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