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888
CAS号 63-25-2
中文名称 西维因
英文名称 Carbaryl;Danapon;1-Naphthalenylmethylcarbamate
别名 胺甲萘;甲萘威;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 C12H11NO2;C10H7OCONHCH3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状固体,原药略带灰色或粉红色
分子量 201.2 蒸汽压 0.67Pa(26℃)
熔点 142℃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醇等
密度 1.233(20/20℃) 稳定性 对光、热和酸性物质较稳定,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 主要用途 用作杀虫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组织中蓄积。主要症状为流涎、恶心、流泪、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痉挛等。其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停止接触后,胆碱酯酶恢复较快。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本品可经皮肤吸收,但无明显累积作用,多次染毒会抑制动物的胆碱酯酶活性。
急性毒性:LD50250~56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大鼠经皮);LC50171-200mg/kg(小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经口连续6周0.12mg/kg,尿中氨基酸/肝酐氮的比例降低;大鼠经口0.7~70mg/kg×6~12月,脑下垂体、性腺、肾上腺和甲状腺有损害。
降解:在土壤微生物环境中易降解,生成-萘酚、-萘基-羧基-甲基氨基甲酸酯、-4-羟基-1-萘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和5-羧基-1-萘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其中1-萘基-羧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可能致襄或致突变。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河水、自来水中快速测定"水中痕量西维因的半定量测定用的新指示剂和检验纸"/Anal.Lett.1990,23(1),93~118《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4.实验室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
气相色谱法《现代环境监测方法》(水、粮食和土壤)张晓林等主编
气相色谱法(GB/T5009.21-1996,食品)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mg/m3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2mg/m3(一次量)
0.01mg/m3(日平均量)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5mg/L
前苏联(1976)渔业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0.5μg/L
联合国规划署(1974)保护水生生物淡水中农药的最大允许浓度0.02μg/L
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0.5mg/L
中国(GB14971-94)食品卫生标准(mg/kg)5.0(粮食);2.0(蔬菜);
2.5(水果)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头发、指甲等。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纷饮大量温水,催吐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彻底洗胃。或用2%碳酸氢钠反复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