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武钢获悉,日本铸锻钢股份就武钢条材总厂CSP分厂支承辊断辊向该厂赔偿164万元,成为武钢首例因进口大型工具质量原因获外企经济赔偿事件。
支承辊起支撑作用,是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滚动时产生的压力轧压钢材。它块头并不小,正常身高普通人站在其面前立显娇小。
按照常规,支承辊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全方位探伤检测,而此支承辊的检测数据未显现异常。但在尚余38次使用寿命时,该支承辊发生断裂。
面对进口产品意外断裂,武钢非常谨慎,因为精轧机支撑辊断辊在轧钢系统较少发生。
CSP分厂组建调查组观察轧辊断裂截面的形态,他们发现断裂起点存在一处探测难以察觉的杂质,并沿起始点呈放射状断裂,初步确定轧辊断裂是由内部质量缺陷引起。接着,联系生产厂家的技术专家进行沟通。
现场负责人说,由于日方是全球知名的大型重工业制造企业,轧辊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流口碑,所以在维权索赔初期存在一定的压力与风险。
索赔过程中,CSP分厂保护了断辊的生产现场,并拿出一整套断辊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参数,以及断辊使用和上机前的探伤检测报告。日方工厂也不含糊,两次派专家到现场检查、拍照、沟通,认定事故原因。在调出当时生产录像后发现,制造时有疑似杂质掉入钢水,日方爽快承认制造过程存在缺陷,并根据轧辊的剩余工作价值向武钢赔付人民币164万元。
据悉,武钢与日本企业的经济往来,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一米七”轧机工程,该项目在中国钢铁工业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引进项目,总投资40亿元。2011年11月,武钢与新日铁住金共同投资18.5亿元人民币成立武钢新日铁(武汉)镀锡板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包括年产能80万吨的酸洗冷轧线、80万吨连续退火线和年产能40万吨的镀锡线。双方各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
链接>>>
武钢维权成功案例多
业内人士分析,武钢此次成功索赔,不仅坚定了中方企业向外方维权的信心,也积累了进口大型工具遵循国际惯例索赔的经验。
这并非武钢首次国际商务索赔。记者梳理武钢索赔情况时发现,2008年,武钢向海外矿石供应商索赔7000万元;2011年,因产品质量问题,从一意大利公司处获赔2000万元;从2008年至2013年,武钢原料索赔5.1亿元。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研究员葛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钢企在维权时“最初的犹豫”,是因为整个核心技术掌握较少,“以鞍钢为例,其建厂设备是二战后日本留下的,技术起源及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自然在维权时担忧颇多”。
国际钢铁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钟绍良表示,一些案例或多或少涉及商业机密,但在过去十年间,武钢、宝钢这样的特大型企业与国际钢企做生意时已经游刃有余,企业可通过多方沟通,在未来的案例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记者张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