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产业风华正茂
今年1月至7月,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6%,但同期进出口商品重量增幅只及进出口总额增幅的一半。
去年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商品重量比1998年增长2.99倍,而同期外贸进出口额比1998年增长4.51倍,后者增速比前者快152个百分点。每吨进出口商品的金额,已从1998年的1360美元,增至今年1月至7月的1961美元。
今年1月至7月,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6%,但同期进出口商品重量增幅只及进出口总额增幅的一半。上海海关和市外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进出口商品重量减轻、金额上升,表明上海优化外贸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已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商品重量比1998年增长2.99倍,而同期外贸进出口额比1998年增长4.51倍,后者增速比前者快152个百分点。每吨进出口商品的金额,已从1998年的1360美元,增至今年1月至7月的1961美元。
上海地域狭小、资源匮乏,这就决定了上海外贸发展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这也是上海产业结构转移和优化的需要。曾几何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玩具、纱线、钢材、铝材、焦炭等商品,占据了上海外贸的主角地位。经过多年调整,随着这些粗放型产业的日渐式微,“三高一低”商品出口步伐也逐步放慢。以玩具为例,自1998年以来,其年均出口增幅为-0.19%,其中今年1月至7月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降幅最大的商品当属焦炭和半焦炭,1998年以来的年均降幅高达16.14%,其中今年1月至7月同比下降58.9%。此外,服装、纺织纱线、鞋、箱包等物耗高、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传统商品,近年来出口增长势头也不断减弱。1998年至今,这四类商品的年均出口增幅都不超过15%,其中服装仅8.57%。
“三高一低”出口商品日薄西山的同时,量轻价高的高新技术商品则风华正茂。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近年来上海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商和跨国公司落户安家,为申城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起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光伏电子、生物医药等诸多高新技术产业,进而为上海外贸出口商品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自1998年至今,申城高新技术商品出口以年均45.6%的速度持续攀升,而同一时期全市外贸出口的年均增幅只有22.5%。1998年,高新技术商品出口仅占全市出口的16%;今年1月至7月,这一比重已升至38.4%,高新技术商品出口对本市外贸出口的贡献率高达41.3%。令人欣喜的是,申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商品出口也开始崭露头角。
今年1月至7月全市238亿美元高新技术商品出口中,约10%来自上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商品,其中包括粘结稀土磁体、多晶硅太阳电池、全透明聚酯薄膜等。
出口商品“含金量”持续提升的同时,上海外贸进口商品结构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近年来,虽然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等高新技术商品进口增速不减,但增幅更大的是上海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的资源、能源商品。1998年至今,原油、原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钢坯及粗锻件、成品油等商品的年均增幅都超过40%。以原棉为例,今年1月至7月进口额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域外的手表、美容化妆品、医药品、鞋、服装等,其进口额也逐年攀升。以手表和美容化妆品为例,自2003年以来的年均增幅分别为89.3%和1.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