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签订的出口合同,出口企业会抓紧在三个月内完成报关。因此,外贸顺差在短期内还将增大。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并没能消减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再次蓄势节节上攻。
9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历史性突破:7.8998元———关键的7.9的“心理关”告破,创汇改以来新高。自从9月15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来,人民币已连续冲破7.94、7.93、7.92和7.91。
按9月18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这一波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433个基点,累计升值幅度超过2.66%。
显然,人民币加速进入升值通道。
顺差扩大加速升值
“目前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并于8月创下历史新高,大量结汇压力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中信证券分析师马青说。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外贸顺差8月份达188亿美元,单月贸易顺差冲高至新的顶点,这是连续第28个月实现贸易顺差。
然而,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存在着相对微妙的关系。
“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资本通过贸易顺差变相将资本注入中国。”马青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性。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外资会通过一切方式买入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同时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谋取更大利差。而且,境外资金为了博取人民币升值套利,借助外贸企业通道进入中国。而国内企业在出口退税等利益的驱使下,配合了这些资本而谎报出口数额。
主要是以上两股力量持续拉动我国贸易顺差持续高烧不退。
“在我国的资本和经常项目双顺差的格局下,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顺差成为外汇储备快速累积的主要来源。”中信证券的分析师称。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剧增,除引发更多国际贸易摩擦外,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升值压力。
出口退税“结构性调整”
针对急速扩大的外贸顺差,短期内的“猛药”似乎并未见效。
9月14日,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该调整自9月15日起正式实施。
“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抑制快速增长的外贸顺差并达到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家商务部一名官员称。
新政出台第一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前一天的7.9460回调到7.9565,当日询价交易最高价曾达7.9415,最低价7.9575。对此,当时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程漫江也表示,出口退税的调整比人民币升值对缓解顺差增长更有效。
但该政策实行半月来的汇率走势表明,猛药只给人民币升值来了个“惊雷”。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中期,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都难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解读新政可以看出,这是一轮有保有压式的调整。
比如,针对细羊毛、木炭、枕木、软木制品等类别,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低到8%;但是,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则由13%提高到了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到13%。
显然,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仅有利于对产业结构起优化作用,并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
“短期内,出口不仅不会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金公司研究部的分析师哈继铭分析说,一些在新政执行前签订的出口合同,出口企业会抓紧在三个月内完成报关。因此,外贸顺差在短期内还将增大。
“从中长期看,我国将长期保持巨额外贸顺差。”哈继铭分析,此次关税调整只是本来就在演变的出口结构上深化。比如出口退税提高的装备和机械业出口,原本就从2000年的出口占比33.1%提高到2005年的46.3%,而出口退税降低部分的原材料出口占比原本就从2000年的5%下降到2005的3.3%。
“人民币今年年底升值到7.7(即1美元兑7.7元人民币)。今后3至5年,每年将以3%—5%的速度升值。”中金公司报告预测。
东方证券研究部研究员宁冬莉也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从外部因素分析,美国经济数据欠佳,助推了人民币快速升值。
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成屋销售数据跌至2004年初以来的最低点,这些都给本来就加息渺茫的市场预期雪上加霜,预计近期的美元还将一直处于相对弱势。而且,将在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压力将再次加大。
作者: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