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货币基金会(简称IMF)于2月1日向《国际集装箱化》等媒体透露,根据2006年第四季度经济发展动态,澳大利亚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6 630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5.2%;新西兰将达到1 064亿美元,年增长4.6%。IMF预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7年经济还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详见表1)。
另据澳大利亚运输和地区经济局2007年2月的报告称,1999 ~2000年度到2004~2005年度,澳大利亚贸易集装箱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4.5%,满箱出口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1%;集装箱进口年均增长率为8.3%,满箱进口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2.8%。2002年以来,澳大利亚贸易集装箱运量年均增长率均达到8.0%。目前国际贸易集装箱运量在澳大利亚贸易集装箱运输总量中的比重为86.7%。
今后20年可能不会再出现如此强劲的增长,但是预计这段时间澳大利亚集装箱满箱贸易增长率年均仍可达到5.4%,从2004~2005年度的520万TEU增加到2024~2025年度的1 490万TEU。尽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煤炭和矿砂等自然资源丰富,但总体上还是特别缺乏消费用品制造业基础。农产品出口和消费品进口集装箱远洋运输,当然还有散货海运,对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长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006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斐济、苏罗门群岛、汤加等南太平洋岛国的北向和南向三大国际贸易航线,其贸易集装箱运量总和达到2 500万TEU。
2006年从东北亚地区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出口到大洋洲的集装箱运量达到935 000 TEU,约占大洋洲进口贸易集装箱货物总量的63%。预计2007年和2008年东北亚地区出口到大洋洲贸易集装箱货物运量份额将继续扩大(详见表2)。最近几年向大洋洲出口贸易集装箱运量增长率最高的是中国,贸易货物项目大多是消费品、日用品和其它低成本产品。欧洲地区最近两年出口到大洋洲的贸易产品增长率相对减少,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2.2%和2.3%。北美出口到大洋洲的贸易集装箱货物增长率稍高,不过仅仅得益于美元汇率疲软,促使美国出口竞争力增强。
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经济贸易继续稳步发展和集装箱运量的不断增长,大型和超大型集装箱船将越来越多投入到大洋洲三大国际贸易航线。目前投入的集装箱船舶多数是5 000总吨-60 000总吨的集装箱船舶,大约占到集装箱船队总量的81.8%。
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与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东北亚地区集装箱班轮航线已经成为全球各大远洋承运人激烈竞争之地。其中有丹麦的马士基、瑞士的地中海航运、日本的三大航运班轮公司 (“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以及中国远洋集团、中国海运集团、德国汉堡南方、德国赫伯罗特、韩国现代航运、美国总统轮船、太平洋国际等。
栋 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