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业的订单流向,已经经历了从西欧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将是中国。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突出,令中国造船业在未来全球造船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10年是中国造船业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又将面对一系列风险考验的时期,尤其是随着造船规模的快速扩大,各种风险也在逐步逼近。
来自上海情报服务平台的信息指出,上海船舶制造业由于订单爆满,以及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的启动,2006年将保持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造船产业中的地位。尽管行业环境整体向好,船舶行业投资过热问题仍然值得警惕。
据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造船业的“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江苏造船产能将达到700万载重吨,浙江接近1000万载重吨,上海计划在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造船产量约占我国造船市场的60%。此外,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能规划也在不断增加。投资过热的背后,是产能的过剩。也许不久,造船业也将步钢铁、汽车行业的后尘。
“产能已经占到国家主管部门所规划的81%,值得警惕。”有关专家表示,规划各自编制,缺乏协调和统筹,主要是铺摊子,单纯放大造船厂的加工能力,没有周密考虑与配套钢厂供给能力的平衡,经营销售能力与产量的平衡,与研发能力、人才素质的平衡。
全球造船订单向环渤海转移
就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在争相打造“最大造船基地”的时候,“环渤海湾船舶基地”也在发展。
按规划,由大连、天津等地组成的“环渤海湾船舶基地”建设,到2010年可达到500万吨产能,到2020年为1000万吨产能,预计届时环渤海湾船舶基地在保持中国水面舰艇最大、最强的制造基地的同时,也将建成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
更值得关注的是,世界造船巨头正在把生产基地向环渤海湾船舶基地转移,这意味着这里将消化更多的订单。
据造船和海运权威分析机构英国克拉克松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厂去年接到的船舶订单总计达1450万修正吨,占全球船舶订单总数38%之多。国际造船业的前7名全部由韩国公司包揽。然而,这些世界造船巨头近年来频频投资中国,大有把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之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梁文川工程师表示,目前,进入中国的韩国造船企业大多选在山东。一方面是因为山东离韩国不远,运输方便成本低;另一方面,山东本身就有不少中小型造船企业,合作起来有一定的基础。
据了解,三星重工已决定大量追加对华造船业投资。最近,该公司已在山东荣成兴建船厂,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2008年竣工投产,年产量为50万吨。
与此同时,韩国其他几大造船巨头正酝酿将新的造船基地转移到中国内地的版图上。世界第二大造船巨头韩国大宇造船,最近已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签署投资意向书,总投资15亿美元的大宇造船厂位置初步选定设在八角鱼港附近。
而全球最大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也在制定进入中国的时间表。现代重工目前正在与烟台进行联系,准备在烟台建设造船基地,该企业已用74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青岛灵山船业有限公司;而韩国现代综合商社的“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于去年正式投入运营。
造船业泡沫尽显
中国宏观调控前后的钢铁价格大幅变动,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沉重打击,这种危机状态目前仍在蔓延。今后几年国内外造船企业将面临难以盈利的严峻形势,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风险将日益加大。
尽管国内外主要造船企业订单已排满到2007年,然而,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克拉克松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个月的船价指数已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今年7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6%。
全球造船业龙头韩国造船协会称,尽管当地造船业去年取得理想的订单数字,但由于航运业走势开始回落,以致韩国造船业务去年表现明显逊色于2004年的行业高峰期。协会指出,韩国造船厂去年接获349艘船舶订单,远低于2004年441艘、达1690万修正吨的船舶订单数。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出预警,海运业增长在未来两年将放缓,因而造船订单减少应在预料之中,如果那样,近年过度扩充的造船厂生产力过剩幅度将达30%,造船厂之间将掀起割喉式减价战以争取订单,船舶资产将大幅贬值,令造船业泡沫破灭。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有关专家指出,造船业应该在目前市场需求极其旺盛的时候,冷静审慎地评估本行业和整个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国内外造船厂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该尽快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之作为实现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管理手段。
落后韩国近十年
长三角造船业未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保持竞争力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但在技术、管理和规模上与韩国还有一定距离。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池万洙表示,目前韩国造船企业感受到的压力还不算大,中国在造船实力方面与韩国的差距还有五到十年。
按照“十一五”规划,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在环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区域建设造船基地,引导其他地区造船企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
有造船商预期,经过以往几年货柜船订单高峰期后,未来造船业的重点将会转至较小型的接驳货柜船。
荷兰造船公司达门荷林根船厂亚太地区销售区域总监皮特D·H·卡利斯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起飞,预期中国对各类船只的需求将持续强劲,而且造船业乃劳工密集的工业,相信中国将可凭借劳工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十年内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
卡利斯指出,过往几年大型货柜船订单急速增加,预期大型货柜船的订单及造价在今年将会趋向平稳,并相信市场对货柜船仍会有一定需求;反而随着中国、印度及亚太区的经济继续迅速发展,相信区内将需要更多小型接驳货柜船处理港口之间的货柜运输工作,令该类型船只的重点市场由欧洲转移至中国及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