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比5月增长11% 6月30日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2964点,月均2730点,比5月增长1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月份是传统的国际海运淡季,但近来粮食、煤炭等大宗货交易量逐渐转旺,特别是本财政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敲定,更增强了商家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即期租船和长期租船交易市场异常活跃,某些航线运力初显紧张。
在货源和燃油成本推动下,三大主力船型市场价格全线飘红,特别是以承运铁矿石、煤炭、粮食为主的海岬型、巴拿马型船最先走出前两个月低迷徘徊的格局,反弹强劲。从分航线来看,前段时间受铁矿石价格谈判影响最大的巴西至中国航线恢复最快,运价已从5月的最低21美元回升到6月底的25.2美元,增长20%。其他与中国相关航线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美湾至中国粮食运价40美元/吨,比5月增长16%;澳洲至中国的铁矿石运价10.1美元/吨,比5月增长19%。国际原油运价继续上涨 国际原油运输市场:随着需求逐步升温,运价稳步上行。波罗的海原油综合运价指数6月30日报1375点,比5月底增长14%,月平均运价比5月增长6%。其中,VLCC波斯湾东行运价先扬后抑,最高点接近WS120,WS96.8收尾,月平均增长54%;阿芙拉型油轮科威特至新加坡运价从6月初WS110直线升至WS221,整整上涨了一倍。
近期原油运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欧美夏季用油高峰期来临;二是我国采取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策略,近来中美洲委内瑞拉原油贸易量增加,导致船舶的周转量增加,VLCC和苏伊士型船的需求上升;三是波斯湾产油国的部分重油(原油)一时难觅买主,占用大型油轮作油库,造成可用运力相对紧张;四是单壳船强制淘汰,双壳船的补充加入,运营成本加大从而推动了运价上行。集装箱运价平稳回升乏力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达到4220万标箱,同比增长22.6%。货源的高速增长并没有给船东们带来丰厚的利润,相反由于运力的过度投入,从去年年底开始集装箱海上运价步入下降通道,即便在6月份的传统运输旺季,运价也难有起色。6月30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997点,与5月底持平,同比下降15%。
欧洲航线:远东班轮公会(FEFC)5月份宣布7月1日开始实施欧洲航线普涨计划,货主们利用时间差,集中出货,使舱位率迅速上升,部分船公司船舶出现爆舱现象。但由于总体上运力投放大于货源上升,运价仍不理想。6月30日,欧洲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269点,与5月底持平。上海港至欧洲每标准箱最低价700美元,比5月下降13%。 美西航线:自从实施新的合同运价以后,市场运价比较平稳,但随着大型集装箱船的相继投入和替换,供求平衡逐渐打破,船舶的舱位利用率维持在85%左右,运价略有下降。6月30日,美西航线运价指数为1172点,较5月底下降3%。上海港至美西每标准箱最低价1700美元,与5月持平。美东航线市场情况要好于美西航线。 日本航线:依然处于运价低迷状态。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舱位利用率仅维持在70%至80%,甚至更低。6月30日,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606点,较5月底下降7%。沿海市场需求不旺运价下滑 与国际海上干散货市场运价迅速回升相比,沿海运价却未能在“迎峰度夏”中火起来,走出了一波逐渐下行行情。6月30日,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1525点,比5月底下降1%。
6月沿海运输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运力紧张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所致。入夏以来,南方雨水偏多,水电同比增长18%,高温天气明显少于往年,火力发电未能充分发挥,煤耗下降。6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比5月下降5%。旺季需求并不旺,使得煤炭库存不断增加。6月底,秦皇岛港煤炭港存保持在600万吨左右。华南、华东各大电厂库存也分别可维持20天和15天以上。其次,中海等航运公司为了保障“迎峰度夏”的电煤供应,在运力上作了充分准备。受上述因素影响,沿海运价缓慢回落。秦皇岛至广州、秦皇岛至上海航线的煤炭最低运价每吨分别为63元和47元,比5月底下跌3元和5元。
沿海粮食运输市场平稳,运价略升。6月30日,大连至广州、营口至深圳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收于1431点和1198点,比5月底上升2%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