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荣飞 发自河北
秦皇岛港正面临着未曾想到的竞争。
“今年比预计减少煤炭运输200万吨以上,天津港今年煤炭运输也估计下降500万吨之多。”面对《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长李军国很直率。
相比之下,作为环渤海第三大煤运港的黄骅港利用煤交易价格优势,上半年煤炭下水总量却达到4020万吨,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53.6%,同比增长21%。
困而思变
8月11日,总投资近150亿元的唐山曹妃甸煤炭专用码头工程建设开工,计划建设5万至10万吨级煤炭泊位16个,年煤炭下水能力2亿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专用码头。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底前完工。
而就在曹妃甸煤码头高调开工的前一日,京唐港也开启了3000万吨煤炭泊位工程建设。
2006年4月,秦皇岛港煤码头五期工程投产,建成2个5万吨级泊位,1个10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新增秦皇岛港三分之一的运煤能力,从而上升到1.93亿吨的煤炭年通过能力。
“原来北方港口中是4个运煤,现在是8个港口在运煤。”李军国蹙眉道。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国家规定“黑白分家”,“黑”指煤炭业务主要是由秦皇岛港口经营,天津港等港的业务是做像日用杂货以及沙、盐这样的“白”业务。此后,这一格局彻底被颠覆,环渤海中天津港各港口开始极力涉足煤炭、铁矿石。
运力大增背后的国内形势却是,由于宏观调控,上半年煤炭消费需求增速趋缓,供大于求态势呈现。据国家发改委最新统计,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为9.95亿吨,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53亿吨,比年初上升9.4%。
年输出煤炭量占全国沿海下水煤炭总量50%以上的秦皇岛港如何应变?
李军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一位中央领导曾来考察秦皇岛港表示,秦皇岛港是国民经济这盘棋局中一个重要的棋子,这个棋子如果走不好全盘皆输。”
施行“控股战略”
对于秦皇岛港来说,港口铁矿石运输首当其冲。
2005底曹妃甸港2个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的建成。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淑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到现在已装卸760万吨,预计今年达到1000万吨,到年底通火车后,铁矿石将直接运到承钢、宣钢、包钢等周围大型钢厂。”
刘淑银表示,曹妃甸铁矿石码头建成前,唐钢、承钢等铁矿石一般是在青岛卸一部分后运到秦皇岛,而现在已转移到曹妃甸港。
秦皇岛港务集团一位部门经理表示:“曹妃甸的铁矿石码头肯定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我们不会放弃。”
这位经理还透露,秦皇岛港务集团应对的办法则是走出秦皇岛港,对曹妃甸进行控股。
作为第一家进入曹妃甸岛的企业,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三位核心负责人均来自秦皇岛港务集团,刘淑银就是其中一位。
刘淑银告诉记者,曹妃甸港的2个25万吨级铁矿石装卸码头建设起初并没有秦皇岛港的身影,2003年河北省省长找到秦皇岛港务局,要求秦皇岛港务局2年内建成这2个码头,2004年初秦皇岛开始介入,目前的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其中秦皇岛港务集团占35%(32.5亿)的股份;首钢占30%;唐钢占15%;河北省建投公司占10%;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占10%。
秦皇岛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时晓峰透露:“我们还正在运作控股曹妃甸煤炭二期工程事宜。”
对此,李军国阐释,从短期看秦皇岛港煤运铁矿石运输是受到影响,但由于曹妃甸起来后秦皇岛港是大股东,“我们不控股,别人就会控股,我们的海岸线有限,因此必须走出去。”
据了解,秦皇岛港不仅控股曹妃甸港,同时也参与了天津港和黄骅港的建设。
旅游之城的重化工业战略
激烈竞争面前,秦皇岛市已无退路。2005年秦皇岛市国民生产总值501亿元,增幅12%。而紧邻的唐山市,其国民生产总值却达到2027亿元,增幅15.1%,在河北所有地级市中,2005年秦皇岛市的经济增长率全省倒数第一。
巨大压力使秦皇岛市对“十一五”期间的秦皇岛港定位颇费周折,秦皇岛市副市长刘辰彦对本报记者表示:“市政府对港口功能定位下了很大工夫,后来严重感觉到港口物流没有发展起来。”对此,李军国的一个解释是,秦皇岛港是国家最后下放地方管理的港口,因而导致港口与城区发展的互动性不足。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久负盛名,但根据秦皇岛规划,“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发展机械制造、金属压延、粮油食品、玻璃工业四大临港产业。同时,使秦皇岛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休闲商务旅游中心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秦皇岛市委书记宋长瑞表示,这些就是秦皇岛今后的战略增长极。
根据项目安排,发展这些产业和基地的主要承担者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秦皇岛市的发展思路中,一方面是重型工业,另一方面是休闲旅游业,两者间的融合给人们留下了思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