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湖北省“大通关”电视电话会议上,湖北省政府提出“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的通关时间要求。对此,武汉海关关长何署坤在感到肩头担子很重的同时,也充满信心。
从武汉口岸出发的货物集装箱,90%要先经水运至上海,再转运到世界各地,其余的主要经京广九铁路到香港中转。目前,从武汉到上海一般需要3天,到香港也要2天。如何实现“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这要得益于武汉海关在今年4月12日推出的“呼应中部崛起新态势,进一步加速通关改善监管的12项措施”。
何署坤说,12项措施中的第2项便是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监管通关新模式。4月27日,武汉海关与青岛海关签订了《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合作备忘录》。5月8日,武钢从青岛进口的铁矿石在武汉报关,在青岛放行,成为长江流域内陆海关与东北部沿海区域海关实现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首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武钢公司长期担忧的资金占压造成风险的问题。
8月19日,武汉海关启动同上海、南京、宁波等海关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合作。以前,湖北省企业办理长三角跨关区通关业务需1.5个工作日,现在只要30分钟,每吨货物的通关成本降低近40元。
何署坤解释说,过去,湖北的企业从武汉出关后,到了上海又得重新申报转关,手续繁琐,耽误时间不少。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后,只需在武汉海关履行一次报关手续,在上海口岸验放后直接上船。这项新的通关模式施行后,10月份在武汉海关报关的进出口货物达140万吨,增长了1倍多。
创新监管新机制,既要“管得住”,又要“通得快”。何署坤谈到了武汉海关正在施行的“流程再造”工程:首先在最大业务现场江汉办事处实行“集中接单,集中选查,多点验放”通关作业模式,变“分散”为“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统一了执法标准;其次在机场办事处实行“快速验放”新模式。调整通关流程,开通“F通道”,简化了环节,解决了“空运要快”的问题;第三在所属开发区海关、襄樊海关与江汉办事处之间实行了卡口管理“一章通”的作业模式,真正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放行”,提高了通关速度。
今年1月至10月,武汉关区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含企业缴税、路途等时间)为19.56小时,同比提速33.6%。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为3.45小时,同比提速56.3%。
时代呼唤“大通关”,荆楚翘望“大通关”。何署坤对未来湖北外贸大发展信心十足。他说,如今,各部门协调联动打造便捷通道。武汉海关从今年3月15日起,在业务量最大的江汉办事处和机场办事处,实行“5+2”工作制,周六、周日正常办理基本通关业务。关区其它业务现场继续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节假日预约通关服务制度,做到“365天,天天能通关”,使武汉港真正成为“无休港”。同时加快建设武汉电子口岸,进一步掀起武汉“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大物流”建设高潮。(邓久志)